【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丹麥周四舉行國會大選,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以些微差距贏得大選,結束長達十年在野,勝選原因來自選民對現任政府無力處理經濟衰退的憤怒。四十四歲的社民黨領袖海爾.施密特(Helle Thorning-Schmidt)將成為丹麥第一位女總理。
初步開票結果顯示,施密特領導的陣營贏得國會一百七十九席中的九十二席,現任總理拉斯穆森的執政聯盟得到八十七席。中間偏右聯盟失去執政權,但拉斯穆森領導的自由黨擁有四十七席,仍是丹麥最大政黨,而且比二○○七年增加一席;社民黨則減少一席到四十四席,為第二大黨。
儘管選前三個月,施密特的民調就已經領先,但雙方差距到投票前急劇縮小,到了當地時間十五日,大選結果出爐,社會民主黨竟然只以百分之五十點三對百分之四十九點七,不到百分之一的差距,險勝執政聯盟。
當最後結果公布她的陣營勝選時,施密特欣喜若狂地告訴支持者:「我們做到了!」拉斯穆森則告訴他失望的支持者:「傍晚我致電施密特向她道賀,告訴她現在有機會籌組新政府。」拉斯穆森在百分之九十八點五選票統計結果公布的時候,宣布執政聯盟競選失敗,並表示會在十六日中午拜見女王後辭去總理職務。拉斯穆森說,這是選民的決定,他當天會把首相府的鑰匙交給施密特,但是他會對她說,現在只是把鑰匙「借」給她。
中間偏右的執政聯盟掌權十年,在此期間,丹麥和許多國家一樣經歷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雖然丹麥因不在歐元區內而免於其他西歐國家遭受的重創,不過,貨幣緊釘歐元,出口導向的經濟也受歐洲債務危機衝擊。丹麥經濟復甦情況比許多歐洲國家好,但近年來,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經濟持續低迷,今年的增長率僅為百分之一點二五,在北歐國家中列倒數第一。與此同時,失業率上升,政府債務猛增,高福利政策難以為繼,執政聯盟的民意支持率持續下滑,終使得丹麥成為歐洲最近因經濟欲振乏力而使執政者下台的其中一例。
施密特矢言會鞏固丹麥福利國的地位,但和拉斯穆森撙節政策相左的是,施密特要以擴大支出提振經濟。她的政見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增加富人稅、國人每天必須多工作十二分鐘的罕見計畫。她的陣營主張,每周多工作一小時將有助於振興經濟;同時投資教育和基本建設,來創造就業,也成功在景氣低迷的時代,吸引選票,不過得票率太接近,也讓她的中間偏左聯盟,在國會只握有五個席次的優勢,再加上聯盟內各個小黨的政策立場,也相互矛盾,因此專家認為,這位丹麥第一位女總理,能否兌現選舉支票,恐怕還得觀察。
丹麥議會是一院多黨制,共有一百七十九個席位,其中兩個席位屬於格陵蘭島自治區,兩個席位屬於法羅群島自治區,丹麥各黨派爭奪其餘一百七十五個席位。統計顯示,丹麥此次大選有百分之八十七點七選民參加投票,高於二○○七年上次選舉的百分之八十六點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