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中國石窟鼻祖」甘肅省天梯山石窟將得到系統保護和修復。甘肅武威市《天梯山石窟文物保護規畫》已得到中國國家文物局批准,將從今年起投入人民幣一億多元(逾新台幣四億五千萬元),分步驟實施保護計畫。
天梯山石窟也稱「大佛寺」,位於武威市城南五十公里的天梯山北麓,創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約一千六百年,是中國開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學術界有著「石窟鼻祖」之稱。
天梯山石窟管理處主任王奎說,石窟因年代久遠,風吹日曬和大雨侵襲,多數裸露在外的洞窟本體受到不同程度風化和損壞,石窟內壁畫也有脫落。「天梯山石窟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全面修復和保護將有助於挖掘天梯山石窟的文化內涵,使石窟得到可持續發展。」
天梯山石窟管理處副主任盧秀善表示,修復工程期限為二十一年,規畫近、中、遠三期,預計至二○三○年結束。重點將對天梯山石窟文物本體採取系列保護措施,包括賦存岩體加固、洞窟保護、陳列館展出等。「石窟目前的保護重點是要先把這些因搬運而破損的壁畫和塑像儘快修復起來,然後再進行石窟內壁畫的修復與保護。」盧秀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