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幫助大學生從選課開始就與就業市場接軌,實踐大學和民間人力銀行合作,設計以未來出路為基礎的「定向測驗」,每學期施測,讓大學生及早發現自我潛能,規畫人生方向。
愈來愈多大學,開學之初就展開「定向測驗」,協助學生認識自我。實踐大學首開先例,與1111人力銀行合作,從今年大一新生開始,逐年施測,讓學生根據興趣與能力選課,且畢業三年後,也持續發放問卷,追蹤校園所學是否能為職場所用,讓教師據此調整授課內容。
實踐大學主任祕書葉至誠表示,過去很多學生,畢業才了解,選讀的科系根本不是興趣。
葉至誠說,以學校設計系不分類為例,很多學生以為自己喜歡服裝設計,直到畢業才發現,自己比較適合學建築設計,但已經太慢了,若透過逐年施測,可幫助學生釐清自我,逐步改變修課方向。
此外,透過畢業持續追蹤,也能縮小學校與企業的接軌差距。例如社工系學生工作後,發現學校教授法律素養課程太少,以至於「用非所學」,就能讓學校據此調整課程,讓學校及早培養職場所需人才。
1111人力銀行表示,設計的「校園版定向測驗」和「傳統五點式評量」不同,是根據學生生活情境設計題目,例如問學生,若社團工作未處理完,會選擇回家溫書、立即處理、或心情七上八下的同時進行等。
1111人力銀行表示,目前共累積近七百萬筆職場人才媒合資料庫,對各種人格特質對應的工作種類具有高準確度,可提供大學生及早參考,評估所學能否符合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