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藥不藥?

陳鈞凱 |2011.09.10
1610觀看次
字級

國人生活型態改變,熬夜或超時工作幾成常態,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每個人都會擔心自己的肝是否健康,而面對市售琳瑯滿目的保肝丸、養肝劑、蜆精,心底總有些疑問,吃了這些到底有沒有效果?

西方肝觀點

保肝無用論

「市售號稱可以顧肝的保健品通通都沒效!」國內肝炎權威、台大醫學院教授陳定信日前首先發難,公開抨擊,認為不論食補還是藥補,通通只會保肝不成反害肝。因為西醫認為,保肝之道別無他法,唯有預防不得B型、C型肝炎,不喝酒,不暴飲暴食造成脂肪肝。

專長領域是肝癌研究,中研院院士、台大醫學院教授陳培哲直接引用老子《道德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來比喻,他強調人體之道恰恰相反,是「損不足而補有餘」,換句話說,不補還好,越補越糟糕。

自癒能力強

肝臟不用你來補

陳培哲說,肝臟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自我恢復,且恢復能力超強,根本不需要額外用人工方式去保肝或補肝,只要不去傷害它,不要給肝臟額外的負擔。如果自作聰明,喝蜆精、吃保肝丸,都只是增加肝臟的工作量罷了!

很多人都會擔心,如果天天熬夜又抽不出時間運動,不吃些營養補給品,好好保護肝臟怎麼行?

但陳培哲不諱言,這正是台灣人常犯的錯誤迷思,即使生活再忙碌,甚至一時感覺疲倦或睡眠不足,事實上,這些全跟肝臟沒有關係,也不會傷害正常的肝功能,且平常肝臟負擔已經夠重了,再倒補藥下去增加工作量,怎麼可能會好。

百萬B肝帶原大軍

保肝熱難退

根據衛生署公布的最新國人十大死因中,肝炎及慢性肝病、肝硬化,分別位居第四及第八名,肝癌更在十大癌症中排名第二,肝病這俗稱的「台灣國病」威脅雖大,但預防肝病可不代表一定要保肝或養肝。

尤其國內號稱有三百萬的B型肝炎帶原人口、C型肝炎帶原也有六十萬,儘管隨著B肝疫苗全面接種,和抗病毒治療日新月益,最新調查顯示,B型肝炎帶原者只剩下約二百二十萬人,但這一批潛在肝病的高危險大軍,卻成為保肝產品熱賣的最大推力。

陳培哲強調,保肝商品有沒有用,不能憑感覺,瞎子摸象,應該要有科學證據當後盾,只要廠商願意,大可以進行大規模的人體臨床實驗,讓證據來說話,但可惜市面多數產品都缺乏實證醫學基礎。

GOT、GPT看發炎狀態

非肝病重指標

市售保肝產品常打著可降低GOT、GPT等肝功能指數為號召,陳培哲認為這也是另一種迷思,因為這二種指標只用來評估肝臟是否處於發炎狀態,並非肝硬化、肝纖維化,甚或肝癌等肝病的重要風險指標。

在臨床評估肝癌發生風險的因素中,男女性別、年齡、家族遺傳史、喝酒和肝炎帶原病毒量才是重點,GOT、GPT僅占不到百分之十,並非醫師眼中重要的參考指標。

陳培哲提醒,小型動物、短期實驗有用,不代表保肝產品就有效,真正關鍵還是要看長時間食用下來,究竟有沒有恢復肝臟的機能、肝功能,甚至肝硬化有沒有好轉,這都需要至少十年以上的長期人體實驗驗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