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像馬英九總統帶著隨從,去某幽靜的度假區一個星期。假若他有這樣的主意,一定被名嘴批得滿頭包,想像中,有人會說他不知民生疾苦,有人把他說成晉惠帝……。
從八月中旬到下旬,歐巴馬依照計畫,到麻州海岬邊的Martha's Vineyard,度了長達十天的假期。值此股市連番震盪、世界經濟陷入低谷的時刻,歐巴馬這次度假也招致民主共和兩黨許多怨聲。地點尤其引起批評,他選定的度假區在一般人印象裡是富人休閒的地方,與一般民眾的生活距離太遠,美國人寧願見他像雷根總統,去加州牧場伐木,或者像小布希,趁度假打理德州農莊的庭院。然而,歐巴馬全家還是照計畫去Martha's Vineyard,直到風災前才趕回白宮,完成了近九天的家庭假期。
發言人答覆詢問時說,總統本應該把一些時間留給家人("spend some time with his family"),這樣的說詞對美國民眾,聽起來總有某種正當性。
多天的假期中,歐巴馬逛逛書店、走走海灘,看起來,頗有沉靜的心情。
*
前後兩任總統,阿扁與馬英九,如果有什麼相似之處,應該說兩人都是工作狂。他們字典裡,從來沒有「度假」這件事。
比起來,中國領導人還有北戴河那樣的度假勝地。相形之下,歐美與我們台灣的工作倫理就更不一樣。度假是西方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譬如說在美國公司,一個不必度假的人,有時候是讓其他同事心裡嘀咕的對象:這個奇怪的傢伙,不是有什麼祕密行徑吧?
二○○一年的蓋洛普民意調查曾經顯示,百分之四十八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總統每年應有四星期或四星期以上的有薪假期,百分之十八認為應該有三星期,百分之二十二認為應該有兩星期,只有百分之三的受訪者認為美國總統這職位不必有假期。
*
別說我們的總統去度假十天,連一個周末也很難想像。心理上,我們的民眾總希望領導人像個全年無休的工作機器。人民不只對總統要求高標,連對各級民意代表也一樣,民代最好也三百六十五天馬不停蹄地跑選區、做選民服務。
儒家倫理中,不是說修身、齊家才治國?選民期待的似乎是神話,是不需要齊家(而家自動會齊整)的政治人物。
在我們台灣,不可能產生一個需要「把一些時間留給家人」的總統;反過來說比較恰當,如果這人需要「把一些時間留給家人」,他根本當不成總統。不只當不成總統,流露出這種需要的政治人物,連民意代表也選不上,乾脆從此放長假算了。
然而,政治人物並非例外於所有規律的超級人種。家庭的付出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家人需要持續關注,必須投入時間與精力。
就以政治人物配偶的角度來思考,當政治生涯占去家庭生活的絕大部分,家務的分擔不成比例,心裡有苦悶也不能說,還要擺出最幸福的形象面對選民,就是難以持久的狀態。
這也是為什麼,統計數字顯示,不分國內國外,政治人物的家庭特別表裡不一。而在儒家理想之下,修齊治平這套觀念有時候也助長偽善,是個高遠而難以臻至的境地。
實際地說,我們未來選出的總統是不是也應該有機會短暫離開工作,逛逛書店、走走海灘,一年被允許幾星期的私人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