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李碧華報導】兩個月的暑假就要結束,開學在即,心還收不回來嗎?姑且不論是中學生,即便是上班族,周休二日後都還有周一症候群,何況是悠悠哉哉地過了兩個月之後…。因此要迅速收心,調整回上課的節奏,盡快恢復正常作息為第一要件!
先從學生個人收心談起,台北市民族國中校長蔣佳良建議「飲食有節,起居有時」。他認為,唯有生活起居恢復常軌,才有辦法好好收拾起玩心,充裕地迎接新學期、新知識與新同學。尤其是小學升國中,無論是學問的加深、加廣,或是課程的時間安排,都有很大的差異,需要更多時間調適,心理準備也得從這些方面加強。至於八、九年級的學生,也能透過暑假作業的檢視,溫習上一個學期的學習內容,預溫學習的熱度,方能一開學就銜接上新學期的課程。
而在賀爾蒙分泌旺盛的青春期,家長能協助的,除了恢復正常的生活起居之外,也能透過「溝通」而非「命令」的方式,鼓舞尚待喚醒的自制力。蔣佳良建議家長,不妨採行為改變技術,以正向鼓勵孩子達成短期目標,如開學後兩到三個禮拜表現好,就能獲得某種獎賞。
至於學校部分,對新生而言,課業上的暑期輔導以及開學前的新生訓練,深具收心的效果,在這段緩衝期,藉由認識學校環境、校規、社團、課程等,也能協助新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邁入另一個階段。而學校的始業式也不要徒具形式,具創意的迎新活動、常規宣導,都有助於學生以更愉悅的心情,及早回復學習狀態。
親職教育王宏哲老師說,抓住暑假尾巴,父母趕快來練一下,一是作息及專注力的調整,二是獨立安排作息的訓練,三是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然後陪孩子去校園走一遭,重新熟悉環境,他教親子做一個動作「動動手指,開學當個好孩子,左手畫八,右手畫八,功課一定頂呱呱,關掉電視,拒絕近視,快樂進教室。」
父母在倒數計時的時刻更擔心「晚上睡不著,早上叫不醒怎麼辦?」已玩過兩個月的孩子不但有起床氣,也不吃早餐,考驗媽媽的耐性。王宏哲建議,淺眠影響記憶力,深眠補體力,睡眠的確重要。因此,睡前不要接觸多媒體,否則大腦過度興奮會睡不著,親子共讀要選適合的書,避免文字過重壓力,至於聽故事的睡眠儀式,過程別太興奮,選擇水晶音樂才可緩和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