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詩吟
暑假已過了大半,學校的暑期輔導也只剩一兩周,就讀私立高中的兒子依慣例帶回了繳費袋,這一次特別附上一張計算明細,班導師很慎重的在每個學生的便條紙上簽名,還交代孩子們,如果家長有任何疑問,可以隨時打電話聯絡。
我以為發生了什麼大事?一問原來是今年的暑期輔導費小漲了一點,當導師於課堂上說要收多少錢時,班上一大票同學議論紛紛,質疑今年收費有問題,當場和老師計算明細。以前一堂課才十幾元,今年怎麼算二十幾元?以前暑期輔導不收冷氣費,今年怎麼要收兩百元?對於學生的懷疑,一向對金錢概念不是很清楚、任教國文的導師當然是將問題向上反映,透過總務、教務單位回答,結果孩子們仍然不滿意,一大票男生在下課時間,直接去辦公室詢問經辦人員。
帶頭的男生劈頭就質疑:「爸爸媽媽賺錢很辛苦,我們來學校交的都是他們的血汗錢,以前招生時口口聲聲說要減免學雜費,以最低的收費給我們最好的教學品質,怎麼才一年就走調了?品質不變可是學費高漲……。」想不到平日只會念書的大男生,談起錢來也頭頭是道,讓在場的教職員聽得讚歎不已。
當兒子轉述時,我反問他,你贊成同學們的行為嗎?身高一八一的大男孩靦腆地回答:「我只要用功把書讀好,就可以賺回一些獎學金,繳費的事可以延到最後一天,而且媽媽是讀商的,一定會精打細算,何況老師們也要領薪水啊!」
原來新世代的學生,不只是草莓族,也知道煩惱家庭開銷,更懂得為自己爭取權利,明白生財有道,頗令我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