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來電問我:「親愛的媽,怎麼這麼多天,都沒看到妳寫部落格,在忙些甚麼?是不是身體不舒服?」這段時間,有說不出的疲憊感,至於有哪裡不舒服,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但是,心情卻是出奇的平靜。
忙些甚麼呢? 好像也沒有,只為朋友畫了一張室內設計圖,看他們開心的樣子,我也感動莫名。
「家」是每一個人,在生命裡,最初也是最終的依戀。
這二、三年來,書寫,已成為生活的一種習慣,透過文字,讓生命有更深刻的感知,情感有更多交流。這陣子沒有提筆,是想釐清一些思緒,靜靜的內觀自己,是否依然懷有熱情,也思考寫作的真正目的何在。親友的留言、來信,溫暖我心,也鼓勵我繼續,在這個神奇的平台上,有人默默的陪伴著,原來我並不孤單。
一個人在安靜的夜裡獨坐,在燈下閱讀龍應台的《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是我出生的第二年,故事裡的人,個個辛苦,離家的孩子,飽受風霜,故鄉的母親,望穿秋水。心疼他們歷經了苦難,卻沒有幸福的結局,這是時代的悲劇。淚水伴著心酸,是我閱讀的心情。
反觀自己是多麼的幸運,能生長在這個年代。說起過去的辛苦,簡直是微不足道,要說滄桑,比起他們,更是小巫見大巫。
如今兒孫都不須操心,而且豐衣足食,學習的課堂更是隨處皆是,晚年豐富得有如一本生命的百科全書。
念補校的第一個學期,因為雜事太多,學習的狀況並不理想,如果不是回到初心,差一點就放棄。
第二個學期,我倒是很認真的讀書。每天下課回家的路上,夜晚的餐館騎樓依然坐滿食客,是親人,或是朋友,喝酒划拳,高聲談笑。我快步走著,走過喧嘩的聲浪。
歷經人生的漫漫長路,看穿了繁華如夢,沉澱的心境,是晚年最美麗的風景,我默默的為自己的幸福,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