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金本位制度瓦解整整四十年後,隨著歐美債務危機惡化、國際外匯市場波動加劇,黃金如今也重獲各國央行的寵愛。
一九七一年八月十五日美國總統尼克森在電視上宣布,美國將切斷美元與黃金的聯繫關係,為所謂的金本位畫上休止符。
雖然重返以各國幣值和黃金價格直接掛鉤的金本位,目前是不可能的事,卻無損黃金地位逐漸升高的趨勢。
最明顯的證據是,金本位結束後,二十餘年來曾經輪番大舉拋售黃金的各國央行,現在又一個一個回頭擁抱黃金。
世界黃金協會(WGC)最近的統計顯示,全球央行今年上半年淨買入約二百零八公噸的黃金。而一九七一年金本位結束以來,全球央行淨買入黃金最多的一年,也就是一九八一年,購買量不過二百七十八公噸。即使是最看多的分析師,也料想不到今年上半年央行淨買入的黃金就突破二百公噸大關。
WGC的報告並且顯示,二○一一年六月,南韓央行增加二十五公噸黃金,泰國央行增加八點七公噸,加碼動作非常明顯,而包括俄羅斯、墨西哥等多國央行,上半年以來也持續買入黃金。
歐美債務危機惡化、外匯市場的激烈波動以及全球金融體系的動盪,逐漸讓各國央行體會,單以一兩種主要通貨做為外匯準備的核心,其實是相當危險的。
瑞士銀行最近對八十國央行的調查顯示,逾半數央行如今認為,以多種通貨構成的「貨幣組合」將在二十五年內取代美元,成為最重要的準備貨幣,而黃金也是組合中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