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泰武國小。」這是屏東縣泰武國小學童的心聲,在莫拉克風災後,師生歷經四次搬遷,終於盼到新校舍,且還是一所「會發電的學校」,全校師生以接力方式寫成《站在破口中》一書,感謝所有曾經伸援的人。
由明碁友達基金會援建的新泰武國小,位於吾拉魯滋永久屋部落,全校有十八間嶄新校舍月底開學,師生就要遷入新學校。新校舍屋頂全架了太陽能光電板,估計每年發電所得可達五、六十萬元,發電量約六十kw,屏東縣長曹啟鴻昨天讚許「這是台灣未來發展再生能源的新典範學校。」
校長伍麗華二○○九年八月一日到任,一上任先參加校長研習,「我這個菜鳥校長,在校長辦公室只上了一天班,學校就被迫搬家。」災後,因學校地基嚴重受損,師生為了找尋適當的上課地點,「兩年來,我們搬了四次家!」
「我們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回學校?」這是兩年來學生最常問的問題,因為搬家,很多學生的通勤時間更長,後來有三十多位學生只得住校。簡陋的上課環境,在學生眼裡「學校就是家」,他們畫下「高高的天空」、「綠綠的森林」代表對學校的想念,三年級的黃聖榮畫下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泰武國小」。
伍麗華說,原以為重建之路很漫長,沒想到僅兩年的時間,新校舍已完工,師生很感恩各單位協助,「沒有外界協助,我們還在破口之中。」老師以接力方式寫書,感謝曾經伸援的人,其中包括總統夫人周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