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氣溫飆高,大家喜歡吃冰消暑,兒福聯盟昨天公布「二○一一年台灣學童吃冰調查報告」,實際了解國內學童的吃冰情形、對冰品的認知與觀念,及家長吃冰習慣對孩子的影響,發現國內學童不僅有過量食用冰品的情形,購買冰品的來源也有衛生堪慮的問題,超過二成的小朋友經常吃冰,且吃冰的習慣來自父母,有七成的孩子是由父母買冰給他們吃。
學童最常選購冰品的地方是便利商店,其次是速食店,但也有孩子在一般冰店、飲料店,或是路邊攤買冰來吃。兒盟指出,沒有包裝的冰品,製冰過程與原料來源不明,讓人擔心孩子的夏日健康。
調查還發現,愛吃冰的小男生BMI值過高的比例是不常吃冰的孩子的二倍,大人養成小孩吃冰的習慣,有六成的家長從不限制或很少限制小孩吃冰。
此外,孩子最喜愛的幾項市售冰品都含有高糖、高脂、高熱量,長期攝取,容易對身體造成潛在的威脅。
調查也指出,台灣學童愛吃冰卻不愛喝水,近半數孩子口渴時不喝水解渴,反而喝飲料或吃冰;調查更發現,高達七成四的孩子每天喝的水,低於標準值的一千五百毫升。兒盟呼籲,家長應提醒孩子多喝水,也可自製冰品和甜品,若能帶著孩子一起做,更能增進親子關係。
肥胖醫學會理事長黃國晉指出,最近收治一名年僅十一歲就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小男生,從小喜歡吃冰淇淋,喝可樂、含糖飲料,BMI值高達三十四,恐將終生服用降血糖藥物。
黃國晉表示,許多家長以為冰品熱量不高,其實市售冰淇淋熱量都相當高,一球可能超過二百大卡,只要多吃幾球,熱量一定超高。
以思樂冰為例,中杯雪碧口味的思樂冰熱量相當於兩碗白飯。台大醫院營養師翁慧玲表示,吃冰品容易造成脂肪、糖分攝取過多,容易造成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等問題。
吃進熱量很高的冰品,超過身體的需求,就會轉換成油脂,囤積在皮下脂肪造成肥胖。翁慧玲建議家長,小孩吃冰每周最多一次、飯後再吃,盡量挑分量較少的包裝給孩子食用,吃的時候盡量小口、慢慢吞,避免吃太快容易讓身體出現頭痛、發冷、腹痛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