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根據最新出爐的「二○一一年自然災害風險圖譜」調查報告,美國、日本及台灣都得為天災支付昂貴帳單,但中國、印度及印尼等亞洲新興大國就比例而言,承受的風險更大。
聯合國主管人道事務的副秘書長霍姆斯指出,亞太地區是天災的好發地區,全球百分之七十重大天災皆發生在亞太地區。聯合國統計,亞太地區居民受天災衝擊機率為非洲居民的四倍,更是歐洲及北美居民的二十五倍以上。
這項由英國風險管理顧問公司Maplecroft的調查,依據各國經濟因地震、海嘯、火山、山崩、洪水、暴風雨及野火等等天災曝險情況,列出一百九十六個國家的排名。
若計算絕對價值,也就是以美元計價的天災整體損失,有四個國家被視為有「極高風險」,美國名列第一,接下來分別是日本、中國及台灣。
墨西哥、印度、菲律賓、土耳其、印尼、義大利及加拿大等七國,按絕對價值計算列為「高風險」國家。
但依各國因應災害的社會及經濟能力作評估時,卻出現不同結果。中國、印度、菲律賓及印尼都屬於高風險類,美國及日本則歸類為低風險國家。
根據社經恢復能力指標,有十七國列為極高風險國家,多半是非洲國家,以索馬利亞居首。
這項「二○一一年自然災害風險圖譜」,檢視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及美國中央情報局二○○五年至二○一○年的資料,從中得到十一項指標。這項調查並未包含旱災對國家經濟的影響,或天災造成的農業損失。
Maplecroft表示:「今年至今天災對世界經濟造成的損失,高於有紀錄可查的任何其他一年。」單是今年上半年,日本的海嘯、美國的龍捲風、紐西蘭基督城的地震及澳洲的洪水等天災,總計已造成高達二千六百五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美國國家氣象局局長海斯表示,從嚴重洪災到致命龍捲風,全美各地頻遭極端天氣肆虐,今年迄今經濟損失已高達三百二十億美元。
今年美國天氣惡劣,春季雨量破紀錄,而融雪造成水位暴漲的河川氾濫更嚴重;今夏則熱浪席捲好幾州,酷熱高溫破表。美南一帶又發生數十年來最嚴重乾旱,引發大片森林野火,龍捲風則造成逾五百四十人喪生,死亡人數創六十年來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