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王朝大都存在買官賣官的現象,但即便是很腐敗的朝廷,在賣官時也是遮遮掩掩,巧立名目操作。然而,歷史上卻有一位皇帝,將賣官行為推向了極致:不僅標價售官,而且將賣官鬻爵行為制度化,公開賣官長達七年之久。這位極天下之大蠢的皇帝是誰呢?他就是東漢靈帝劉宏。
漢靈帝的前任漢桓帝劉志三十六歲時就死了,身後無一子嗣,年輕的竇妙皇后及其父親竇武,為了便於控制朝政,就把繼承人的年齡設定在少年。於是鎖定了漢桓帝的親堂侄、當時只有十二歲的劉宏。
漢靈帝即位後,天下旱災、水災、蝗災等災禍不斷,真是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再加上宦官與外戚奪權,最後宦官推翻外戚竇氏,奪得了大權,又殺正義的太學生李膺、范謗等百餘人,流放、關押八百餘人。但昏庸無能的漢靈帝還是一味寵幸宦官,政治也只能以腐敗到極至來形容。
漢靈帝不是當皇帝的料,若轉行當一般平民商人可能極有成就,因為他酷愛做生意,在後宮開闢了「宮中市」,讓宮女嬪妃扮商人、客人,還有扮唱的、耍猴的……。靈帝自己則裝扮成商人,用驢駕車,驅馳於苑中。一時,京城的百姓爭相仿效,使驢價驟然上漲,與馬的價格相同。
漢靈帝很快就把他對商業的愛好發展到賣官鬻爵的方面,竟然開辦了官吏交易所,制定賣官的規定:地方官比朝官價格高一倍,縣官則價格不一;官吏的升遷也必須按價納錢。
一般來說,官位的標價是以官吏的年俸一萬倍來計算;除固定的價格外,還根據求官人的身價和擁有的財產隨時增減,賣官所得都成了漢靈帝的私房錢。
就連功勞很大、聲望也很高的張溫、段熲等人,也都是交足了買官的錢,才登上公位的。《資治通鑑》記載:「張溫等雖有功勤名譽,然皆行輸貨財,乃登公位。」
崔烈為北方名門望族,歷任郡守及朝廷卿職,中平二年(一八五年)三月,更通過關係,花了五百萬錢買了個司徒。事後,他問兒子崔鈞:「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人們對我當上三公有何議論)?
崔鈞據實相告:「論者嫌其銅臭。」這就是「銅臭」一詞的來歷。
漢靈帝賣官還推行了競標法,求官的人可以估價投標,出價最高的人就可中標上任。漢靈帝不亦樂乎地做了七年的賣官生意,使原本就風雨飄搖的漢室更是雪上加霜。難怪,諸葛亮的〈出師表〉中說劉備常常「嘆息痛恨於桓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