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放大陸遊客訪台以來,出現各種兩岸文化對比的觀察,其中做為台灣人最喜歡聽到的,是大陸訪客對台灣文化的羨慕與欽佩。近年來,大陸在經濟上的發展突飛猛進,眼看就要成為超強國家,台灣的生存在他們的一念之間。在過去,他們不敢想的台灣富庶繁榮,如今已不在他們的眼裡了。反過來,要他們腰纏萬貫的遊客來台灣挽救我們拉抬不起來的經濟。然而使我們感到高興的,他們來到台灣,不是來看高樓大廈、高速鐵路,他們居然能欣賞台灣的生活文化,人與人之間的溫馨之情,社會的安寧秩序。文化學者喜歡稱之為台灣的軟實力。
台灣的生活文化果然是那麼美好,值得我們驕傲嗎?誠然,我們不能妄自菲薄,我們應該有信心。可是我很擔心這種自信漸漸變為自滿,真的自以為台灣是世上少有的人間樂土,失去了繼續力求上進的動力。
被大陸客稱頌的台灣軟實力,分析起來,不外兩個來源。第一個是中國的傳統人際文化。大陸同胞在中共幾十年的打擊人間溫情的政策下成長,人與人間的善意與愛心早已被遺忘了。近十多年來,政策放鬆,社會上爾虞我詐的現象,使他們漸漸感到溫情的可貴。可是要重新培養愛心談何容易?台灣是維護傳統文化精神的,我們並不是做得特別好,只是在我們的心裡,敦親睦鄰、互相關愛與尊重是常理。形之於外,就足以使大陸來的朋友們感到可貴了。
第二個是經濟成長的自然現象。我們的古人早就說過,「衣食足而知榮辱」。任何一個文明都會建立道德規範以維持社會秩序。其中都包含和樂的人際關係,要求國民應如何自重,如何尊重別人。可是古人又說禮是上層社會所專有,又是為何?這是因為一般平民為求生活而掙扎,難免無暇顧及別人的觀感,人際的關係。過去幾十年來,台灣已進入富足的社會,大部分國民基本上已無衣食的憂慮,而正努力於尋求更美好的生活。因此若干年來,我們的國民在行為上已漸漸可以與文明國家並駕齊驅。這看在剛進入富庶的大陸同胞眼裡,自然覺得是他們所不及的了!
可是住在台灣的我們卻不能因此而自我陶醉,失掉了反省的能力。放眼天下,我們的人際關係與社會秩序真的還有提升的空間。上文的分析是在說明,我們有今天的水準是自然發展成的,並沒有經過特別的努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處處可以看到令人蹙眉的現象。
文明社會的生活文化,其立足點就是尊重別人,自此出發才有一切美德的產生。觀察一個社會的水準,以此為標竿去衡量,應相去不遠。由於尊重別人,才有適當的禮貌,才會自內心遵守社會秩序,才能建立道德社會。
上世紀六○年代,我初去美國,在舊金山作短暫停留,友人開車帶我走在住宅區街道上,發現路口沒有紅綠燈,可是車輛到路口都停下,讓先到的車先行,好像有充分的默契。我忽然覺得這個我們認為沒有文化的美國,有我們所不及的文化。在路上步行,遇到陌生人,都會笑臉相迎,甚至打個招呼。
我們必須承認,即使二十一世紀的台灣,人與人間尚沒有這樣的尊重。我住在台北市的首善之區,走在人行道上還看不到人與人間的和善關係。三不五時就會有機車迎面駛來,逼你趕快躲避。而合法在人行道上行駛的自行車,更堂而皇之的要行人讓他。恍然間,我覺得有回到前工業社會的感覺。沒有人尊重你,你必須自求多福。如果路邊有工程在施工,他們更有理由為了施工的方便,阻擋行人的去路。
誠然,台灣的商人已經懂得顧客至上的道理,對來客和顏悅色。但是走在茫茫人海之中,你會覺得要把台灣建設為充滿人性光輝的國度,我們在愛心的培育上,仍有很多需要努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