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瘦子也可能膽固醇過高。父親節將至,不少為人子女者送健康檢查給爸爸當禮物,檢查發現爸爸總膽固醇值常超過標準值,其中不乏體重標準,甚至身材偏瘦的個案。
台北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級醫師羅鴻舜約略統計,平均每十名總膽固醇超過標準的個案中,就有二人是瘦子。羅鴻舜和三軍總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洪乙仁認為,總膽固醇偏高卻偏瘦者,可能有高膽固醇的遺傳體質,一旦飲食習慣不好,又缺少運動,總膽固醇就容易飆高。
台北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最近連續碰到五位偏瘦的高膽固醇患者,有的BMI值(身體質量指數)是二十一或二十二,相當正常。他說,當他們得知自己的膽固醇超過標準時,都感到非常訝異,直說不可能。
膽固醇過高,初期雖不會有明顯不適,但持續一段時間後,可能會出現頭暈、胸悶、心悸、手腳發麻冰冷等症狀。由於這些症狀不見得會一一出現,很多人沒有警覺,等到發現不對時,往往已出現動脈狹窄或硬化,甚至併發冠狀動脈阻塞、腦血管病變等急重症。
署立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宜霖提醒中壯年以上族群,定期到醫院健康檢查,正常值的總膽固醇應在二百mg/dL以下,而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膽固醇(LDL),則應維持在一百三十mg/dL以下。平常從飲食、運動及藥物三管齊下,控制膽固醇濃度,尤其「吃得對」最重要。
李宜霖提出飲食的四個原則:一、不吃蛋黃;二、吃白肉少碰紅肉;三、少吃油脂類或動物內臟、皮脂;四、牡蠣、蛤蜊、螃蟹、蝦子及花枝、透抽等帶殼海鮮,膽固醇含量較高,也應少吃。何一成則建議攝取適量的蔬菜如小白菜、茼蒿、芹菜、菠菜、青花菜等或蘿蔔、山藥、番薯等根莖類,以及全麥、糙米、燕麥、薏仁等全穀類雜糧;也可攝取適量的紅豆、綠豆及黃豆。
運動方面,何一成認為,每天應做中等強度的運動三十分鐘,例如每小時四公里至六公里速度的步行、做體操,運動時心跳速度約每分鐘一百至一百二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