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點靈】認識輻射 安心又安全

巫秉瑋 |2011.08.04
1088觀看次
字級



幫病人做靜脈泌尿道攝影(IVU)時,由於病人年紀較大,為了病人安全,沒有照相時,請家屬待在攝影室裡陪病人,但家屬怕有輻射線,明確告訴我:「不想待在裡面!」

自從日本發生福島核災後,許多民眾很擔心輻射的存在,其實生活中的輻射無所不在,例如每天看電視一小時,一年所接受的劑量約零點零一五毫西弗;台北飛紐約航線來回一趟約接受零點一五六毫西弗;天然所存在的輻射,如宇宙射線、地表輻射、氡氣與體內輻射,每年約二毫西弗;胸部X光一次約零點一毫西弗。

輻射的產生分為天然輻射與人造輻射,以下就簡單介紹:

一、天然輻射:

宇宙射線:地形高低—高海拔地區因大氣稀薄,所以輻射較強;一般地區每上升一千五百公尺,輻射劑量約增加一倍;台灣最高峰玉山頂的劑量約為平地的五倍。

緯度—輻射劑量會隨緯度增加而增強;台灣處低緯度地區,強度比日本低。

地表輻射:土壤、岩石及動植物,都有微量輻射;北投地區的地熱谷,因溫泉水中含有較多放射性核種,輻射劑量是台灣一般地區的五到六倍。

氡氣:是一種天然的放射性氣體,主要為鈾系元素衰變過程中的產物,由於土壤及岩石中都含有少量的鈾,因此居住環境的周圍,不免有氡氣。

體內輻射:食物來源中,魚、蔬果、牛奶、肉類和五穀含有微量鉀四十,但經長時間後,進入與排出人體的放射性物質會達成平衡。

此外,天然放射性物質造成的輻射,如菸草內含釙─二一○ ,每天抽一點五包香菸者所造成的年有效劑量約為十三毫西弗。

二、人造游離輻射:

醫療場所中的輻射主要分為兩類:一為X光類,如X光攝影、心導管、放射治療、電腦斷層等,此類攝影只有受檢者才會接受到輻射劑量,檢查後,受檢者不帶有任何輻射。

二為核子醫學類,如骨骼掃描、正子斷層掃描及同位素治療等,因受檢者在剛接受完檢查或治療後,身上仍帶有微量輻射,建議檢查後一至七天內,暫時不要親近小孩(例如抱、睡一起、餵乳),避免小孩受到輻射。

所以面對輻射不要懼怕,只要正確使用它,相信它所帶來的利益一定會遠大於傷害。

(作者為嘉義基督教醫院醫事放射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