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學結果剛底定,果然仍是醫學院系拔得熱門科系頭籌。醫生這行業,不但在國內讓考生趨之若鶩,國外亦然。看看說著法語的加拿大魁北克偏遠小漁村,如何為了留下一名常駐醫師而全村動員,瘋狂使盡吃奶之力。這是一部令人笑中帶淚、溫馨又有些兒心酸的佳作。
全片從村長回憶兒時漁村夜半打魚的盛況開始,對照老來滄海桑田的人事變化、人口外流、魚市凋零、漁獲減少、漁船閒置…
…,小漁村一步步歸零。
挽回不了的漁村生命,必須轉型活下去!於是,如何爭取蓋工廠,成為小村新的共同命運。唯有工廠成立,每人有工作,不必坐領救濟金等終老,才有生活下去的力量。
加拿大政府規定設立工廠的先決條件,必須有一位常駐的醫師。正牌的醫師們除了度假,怎可能來此一百多人規模大小的偏僻小村定居?小村從不敢想像有這樣一個人,或是有這樣的一天。
但意外的,機緣來了!對小鎮故鄉不捨,但不得不到城市當交通警察養家的一哥,逮到了一位酒後駕車又在身上搜出毒品的醫生。不告發他的條件,就是罰他到故鄉小村「服役」。全村村民在村長的帶領下,有人出錢,有人出力的,有人出點子,可說是「萬眾一心」的,用盡方法要讓醫生愛上這個村子─更重要的,是願意留下來。
小村居民純樸的心念和天真未受污染的思想,讓他們呈現留人的誠意分外動人:
讓醫生每天撿到五塊錢,他一定會喜歡這裡;竊聽他的電話,看他需要什麼,就為他準備,例如:他最想念的牛排烹飪方式、陪他釣魚、把冰凍的魚掛上他的鉤子,讓他有成就感;當村民知道醫生喜歡板球後,全村就從曲棍球迷變成板球運動員……一個人被一群人這樣相待,即使最後知道:原來是別有目的的「善意謊言」,仍然備覺感動。
編劇是喜劇高手,全片高潮是全村人齊心在小酒館和教堂玩賓果之間穿梭,只為了讓勘查工廠的老闆,相信小村人丁旺盛。一群人為了一個卑微的心願或目標,盡全心、傾全力的投注並且拋棄我執的合作無間,讓劇中出現的荒謬喜感,有了溫馨的歸屬。
全片最該被教育的,反而是矇懂的醫生。知識的傲慢,往往出現在生活態度生存能力極低能的高級知識分子身上,社會的價值觀如果始終建立在眾人盲從的高學歷、高薪級之上,吸毒的劇中醫生有之、貪瀆的現實醫生亦有之;醫學院教的是醫人的技術,但若忽略了自身作為一個人的品質培養,那就真的捨本逐末了!對自己職分和對人的尊重,恐怕是所有醫生的第一課。
社會的真實故事有時比電影更荒謬,這也是我們以電影做為借鏡時,不得不發出的感嘆!
相關網站www.tiff.org.tw/2006TIFF/Defaul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