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項煙毒前科的男子,在台北市持利剪刺殺房客及路人,警方懷疑他吸毒及嗑藥;高雄市警方逮捕涉嫌販毒的三兄弟時,其中一名嫌犯的女友因胎死腹中下體淌血,疑因是吸毒過量導致。
接連兩天發生與毒品有關的社會新聞,顯示台灣毒品氾濫、吸毒者有增無減,而且年齡有向下延伸的趨勢,這無疑是國家社會的「隱形炸彈」,隨時可能引爆,使無辜的百姓受害。
吸毒者不僅傷害家庭和社會,也是愛滋病的複製者,據官方的數據,台灣愛滋病患年增百分之五十,數大因素是吸毒者共用針頭而傳染,而愛滋病吸毒者最容易傳染的對象是親人,若以這樣的速度蔓延,台灣十年八年後,吸毒者、愛滋病患將充斥社會,醫療資源和社會勢必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可是好像政府對這種情況視若無睹,沒有積極建立防範機制。據專家學者分析,台灣毒癮者增加,和景氣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有關,有人(特別是社會底層的人)因生活困苦,會以不當方式逃避現實、麻醉自己;政府喊「拚經濟」已多時,但經濟卻日益衰退,形成惡性循環,政府真該認真拚拚經濟了,不要光喊口號。
政府也應思考,是不是對查察毒品來源不夠徹底,無法切斷貨源,使吸毒者可輕易取得毒品?是不是目前對吸、販毒者的量刑太輕,無法達到遏阻效果?是不是對吸毒者除了強制勒戒外,也要積極後續追蹤,避免他們再犯?
此外,政府也應積極宣導毒品對國家社會的危害,並從家庭、學校教育著手,讓新世代向毒品說「不」。
毒品宛如動搖國本的土石流,再不防範,最終受害的將是全體國人,全國上下一起防毒已刻不容緩,政府更須實施鐵腕政策,讓毒品滾出台灣。
涂繐安(台中市/家庭主婦)
台北市鬧區發生男子持利剪刺殺過路民眾的事件,警方發現這名男子因長期吸毒,而罹患精神官能症,雖曾多次入獄,並進療養院強制勒戒,但重返社會後仍然犯案。
長期吸毒者多半會產生精神方面的疾病,且會有被害幻想症及反社會性人格現象,但國內因制度不健全,許多吸毒者在勒戒後就重返社會,結果毒癮不但沒有根治,還產生嚴重心理問題,因而肇生許多的社會問題;筆者堂哥就是例子,他長期吸毒,雖然多年來進出監獄及勒戒所多次,但毒癮仍未能根除,並出現反社會人格現象,動輒拿刀恐嚇親友,讓我們長期處於恐懼中。
建議政府除了協助吸毒人勒戒外,更應對有吸毒前科者建檔列管,除長期追蹤,並且協助他們心理重建、習得一技之長,以獲得謀生的能力,否則這些人回到社會,不但有心理障礙,又沒有工作能力,只會產生更多社會問題而已。
林家瑜(北縣淡水/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