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民健康局推動兒童肝病防治,新作法是:新生兒出生二周後,黃疸未退,仔細觀察寶寶大便顏色,再加上血中直接型膽紅素、總膽紅素的驗血檢查,可在寶寶滿月時,回到健兒門診時抽血;在雙重保障之下,確保寶寶的肝臟正常。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林慧玲表示,膽道閉鎖症是膽汁無法順暢的從膽道流出,發病初期,幼兒出現黃疸不退,大便顏色慢慢變淡。由於膽汁無法排出,肝功能數周內快速惡化,造成肝硬化,若不即時換肝會死於肝衰竭。
哺育母乳為何會提高黃疸比率?林慧玲解釋,新生兒肝臟發育尚未成熟,部分會因體質緣故,喝母乳後,就會產生新生兒母乳哺育性黃疸,但這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國民健康局近年積極推廣嬰兒大九色大便卡比對,讓新生兒家長能夠分辨寶寶是否罹患黃疸。但大便顏色判讀不易,以致部分膽道閉鎖寶寶延誤治療時機。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呼籲,除了以嬰兒大九色大便卡比對之外,還應同時檢測血中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