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海一葉舟】如雷冰崩,夢幻藍冰

文與圖/林心雅‧李文堯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提供 |2011.07.29
751觀看次
字級

很多人坐郵輪到冰河灣,就為了觀賞冰崩景象。冰崩規模大小不等,看過最壯觀的一回,是在麥克布萊德冰河紮營時。先是聽到「喀剌剌」低沉的斷裂聲,回過頭往冰河看去,見十來層樓高的冰面,突然自頂崩裂,向下塌倒,「轟」一聲巨響,砰然捲起丈高浪。

霎時風起雲湧,驚濤裂岸,千軍萬馬奔騰。浪兒高亢激越,一路衝鋒陷陣,撞向海口兩側峭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澎湃浪濤的巨大能量彷彿無處宣洩,繼續轟隆隆地,「數里迢迢」從冰河前端一路朝我們滾滾而來,帶動海口內每一塊大小浮冰,隨浪捲兒碰撞傾覆。

還好我們人在岸上。原本寧靜冰海,一時間充滿各式各樣聲響,驚浪拍岸聲,冰山撞擊聲,海豹媽媽呼喚寶貝的叫聲,成群海鷗在天空盤旋的咿呀聲,忙著孵蛋的蠣鷸也嘎嘎警告,頓時熱鬧非凡。那份逼真生動,直比電影《阿凡達》栩栩如生的3D場景更震撼人心。

古人來此,早已發現這撼人心弦的景象。1885年伊萊莎‧史基摩女士(Eliza R. Scidmore)在第二次探訪冰河灣後,寫下這段生動的描述:「慢慢駛向海灣深處,隨著距離愈來愈近,那如崖壁般的鮮明冰面也愈來愈高。當船靠得夠近,我們聽到奇怪的、發自冰河內部的連續隆隆聲響,還看到冰崩,冰體自冰面斷裂,猛烈衝進海裡,巨大撞碎聲激起如雷怒吼,令人畏懼。」

親見之後才知,史基摩女士形容冰崩「如雷怒吼」並不誇張。她又說:「乾澀的數據文字,難以形容冰河的壯闊奔流……冰河容顏充滿了夢幻之美,那微微閃爍著稜鏡分析的多彩光輝,是遠遠無法想像或描述的。」

而無論是岸上或海中冰山,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藍色光澤。每當注視冰山那夢幻似的藍,彷如進入一個虛幻奇異的世界。那美麗而神祕的藍,藍得多麼令人驚豔,藍得多麼引人遐思……但,為什麼是藍色的呢?

史基摩女士提到「稜鏡分析」。如果你在陽光下玩過稜鏡,就知所有自然光都是由彩虹的顏色組成。每種顏色的光都有特定波長和一定能量。如紅色、黃色具有較長的波長和較低能量,而藍色,則具有短的波長與較高能量。

冰河的冰塊,正是由無數緊密的冰結晶體所構成的。當陽光照在冰塊表面時,冰晶體就像稜鏡般可吸收、反射光線,根據波長與能量而分離不同顏色的光,除了能量最高的藍色被反射出來,其他能量較低的光線都會被冰晶體所吸收。如果冰河表面的冰被風化,或冰體含有很多氣泡,藍光因能量擴散而被吸收,那麼,冰塊就會呈現白色的了。

無論是自冰河母體脫落的澄藍冰山,或是由她長年灌溉形成的清澈碧海,那份無法言喻的藍,反映著各式各樣顏色深淺不一的藍。那經過漫漫歲月壓縮精煉的藍,藍得那麼潔淨而晶瑩,純粹而優雅,高貴而細緻。

而藍色的冰,在海水風雨磨蝕中,形狀殊異,各具獨特的風格,各擁迷人的丰采,更像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

只要這麼想,這令人目眩神移的冰雕,是由無數的一片片輕薄雪花,飄在高山上長期積壓成為冰河緩緩流下山谷,隨冰崩斷裂而飄流至大海,經天地風化雕塑成就這麼一件美麗的冰雕──這耗時數百年的過程,不可思議的自然造化,便足以令人深深動容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