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上凱道抗議土徵法風波未平,老農年金加碼炒得沸沸揚揚之際,又爆出北港農會以「縮水」量斗欺瞞農民,四度拒收農民繳交的公糧,極盡刁難;所幸農民鍥而不捨,屢退屢驗,真相大白,得以保住權益,也揭發了驚人內幕。
家鄉發生這種不堪的事,身為農家子弟,不禁為淳樸鄉親難過,他們不僅要看天吃飯,也要看農會人員臉色,辛苦栽種的稻米,竟被不實的量斗「偷斤減兩」,真是情何以堪。
長久以來,農民是社會最沒有聲音的人,安分認命,被犧牲權益也不自知;過去,農村流行一句話「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糖廠)磅」,那種計價由人的卑微,充滿自嘲況味,道盡種田人的無奈與辛酸,想不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類似情事仍在上演,毋寧是一大諷刺。
北港農會就在北港媽祖廟旁,農會是農民依附的寄託,關係密不可分,照顧農民都來不及,怎麼忍心「詐欺」他們的血汗?握有權利的農會人員,一定要秉持良心做事,因為「人在做,神在看」。
一「斗」兩制,究竟是無心之過或有意疏忽?憑交情收購的差別待遇若屬實,能長達十幾年而不被發現,其中有無循私、濫權弊端,農政單位應徹底嚴查,懲處失職人員,絕非一句道歉就能交代了事,畢竟,不論田地大小,莫分大戶小咖,農會之前,人人平等。
魏杏林(雲林北港/醫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