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挪威一天內發生兩起恐怖屠殺事件,目前預估至少有九十八人死亡,震驚國際。
媒體報導之初,不少西方人士研判是伊斯蘭組織的恐怖攻擊,凶嫌落網後,發現他是基督教右翼分子,事件解讀才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歐洲各國來自內部的攻擊,歷史上並不罕見,只要經濟衰退、貧富擴大,而且遲遲無法解決,極右的法西斯分子就會蠢動,以暗殺等恐怖行動表達不滿,移民(或有色人種)常成為箭靶,因為右派極端認為是外來者搶走了工作,導致經濟貧困。
納粹法西斯當年之所以能在德國快速崛起,是一次大戰後德國為了償還賠償,經濟陷入衰敗,納粹以國家主義與對外擴張來振興經濟,因經濟有效復甦,於是被主流社會接納。
今天歐洲的債務問題不斷蔓延,從希臘開始,波及到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再到義大利、英國等歐盟核心國家,經濟動盪,新自由主義抬頭,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愈來愈多落入貧困、翻身無望的人對社會體制怨恨,日本近年來也因M型社會,而出現希望發生戰爭,將經濟秩序推倒重來的年輕極右派分子。
媒體報導,挪威悲劇凶嫌是對政府政策不滿,因經濟衰退、失業率高,引發種族主義,而且歐洲各地的極右派組織已開始串聯,這對比歐洲的經濟惡化、政治威信衰敗,人民對政府和經濟不滿,且對未來不抱希望,極右派並非不可能崛起,並且製造恐怖事件。
因而恐怖分子與恐怖攻擊,都是因貧困,政治理由都是後來才加上去,由於太窮了,於是被有心人士或團體收買,然後進行洗腦與軍事訓練,使其為了達成「神聖」目標,進行恐怖行動。
如果社會資源分配平均,人人都能過好日子,誰願意拋棄好生活,去製造恐怖?
恐怖事件很殘忍、邪惡,但製造貧富兩極化的表面光鮮亮麗、成功富裕的歐美資產家與政府,才是真正殘忍而邪惡,因為這些社會領導分子,壟斷了社會資源,造成貧困問題,龐大赤貧人口成了有心人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後備軍。
除非各國能扭轉不公義,否則因各項原因而出現恐怖事件,就不可能完全消失,所以譴責恐怖分子的同時,也應譴責錯誤政經結構,惟有改變貧富兩極化的經濟發展模式,推動利潤共享,富人與富國幫助窮人和窮國,才能真正消弭因經濟導致的恐怖事件。
台灣雖未發生過類似事件,但近十餘年來台灣經濟也因發展新自由主義,邁向貧富兩極分化,有愈來愈多的人對經濟、政府不滿,高層應記取挪威事件教訓,深入了解貧富分化的嚴重性,速謀改善之道,避免社會動盪。
真坊(新北市/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