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信評機構再遭到砲轟,歐盟領袖批評美國標準普爾公司、穆迪和惠譽國際信評公司「壟斷市場」,指出信評公司自行預言經濟慘澹,並透過信評實現預言,造成歐債危機大大惡化。
歐盟內部市場委員建議暫時塞住信評機構的嘴,讓他們不能對歐洲經濟體債務進行評等。
信評機構的影響力這麼大,原因是銀行和基金是參考信評機構的信用評等尋找投資標的,一旦某國的信用評等被調降,這些國家只好被迫提供更多的擔保,才能在市場上籌到資金。
二○○八年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爆發前,原本應「洞燭機先」的信評機構沒及時警告,結果被投資人痛批,一直到今天,信評市場還是由當年誤判的穆迪等三家公司主導。
由於資金來源、公信力和透明度很容易受到質疑,歐元區成立自己的信評機構目前只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芮丁公開倡議在二十國集團高峰會上,要求美國把三家拆成六家,或者乾脆成立獨立的歐洲和亞洲信評機構,總之「不能讓三家美國公司組成的壟斷集團,決定整個經濟體和人民的命運。」
另外也有弦外之音批評,這些信評機構全都來自美國。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都對最近被信評機構降級的事實和時機表示強烈反對。歐洲中央銀行總裁特瑞謝說,信評機構最近的壟斷行為「並不適當」。
有官員呼籲歐洲應建立自己的信評機構。
巴尼耶譴責美國信評機構「炒作信用成本,讓狀況變糟」,還造成歐債危機可能蔓延到其他經濟體。
然而,外交官消息來源說,歐盟層級官員已和信評機構接觸,討論如何再次解救希臘,其中可能談到希望信評機構不要進行違約評級。
信評機構已警告,一旦私部門牽涉其中,他們可能會進行違約評級,歐洲央行則警告如果信評公司這麼做,歐洲央行將停止金援希臘銀行。
不過,有些分析師對巴尼耶暫停評等的建議相當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