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研究需要,每天須看六份以上的報紙,雜誌尚不包括在內,而且由於過去採訪過科技和醫藥衛生新聞,加上年事已高,自然不免會看醫藥新聞和廣告,乃至養生之類的書刊,但往往發現有許多假借「科學」之名,傳播一些未必正確的健康知識,也未見有何「更正」,導致訛傳訛流傳,職有司者和醫藥學界之士,豈無責任糾舉或教育?與其關心政治,何不抽暇來關心國民健康?
譬如如何「吃」出健康?可說十分火紅,然像「麥當勞」之類的食品,或碳酸飲料,青少年最愛,卻只有所謂「垃圾食品」的說法,並無適切的輔導和防範之道;而坊間常見的各種食補,居然能「引經據典」大言「科學研製」,其根據何來、所據是否正確?也無人導正。
還有瘦身、美容更是五花八門,動輒謂「科學」,甚至引用「奈米」之論,比「粒子」還要精細的尖端物理,業者居然能說得頭頭是道,真是神乎其技;各種藥品、食品的區分不僅夾雜不清,竟然隨處可買到,都要等出問題再說。
至於蔬菜、水果、海產、罐裝食品,在全球「污染化」的今天常會出狀況,也常見政府官員「試吃」壯膽,如何防治和教育均是「隨機」澄清,猶把維護農民權益掛在嘴上,那麼消費者要如何因應?卻不見「科學」的說法和作為。
如今雖已是資訊科技時代,但對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的態度及什麼是科學的真諦?亦復一知半解,變成什麼都講「科學」,做起事來卻經常反「科學」,這種例子屢見不鮮,就以人的食衣住行育樂六大需要而言,不「科學」的地方實在太多了,看來從「吃」做起,應是端正「科學」的好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