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副總統到台中世貿中心參觀資訊展時指出,五年前筆記型電腦有八成在台灣生產,去年只剩一成六,有八成五到大陸設廠,預估今年底全數移往大陸,台灣產業空洞化現象令人憂心。呂副總統的話,似是財經首長的感嘆,又似「國家元首」的心焦。
談及財經決策的首長,民進黨執政六年換了十二位財經部會首長,他們的「老闆」行政院長也換了六位,企業界最關切的是財經政策的一致性與延續性,而這六位老闆幾乎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讓企業界看不清政策,財經首長也左右為難,加上土地取得困難等投資環境考量,企業只好出走海外或大陸,演變至今連企業第二代、第三代都外移,在外地就學、就業及成家,成為永久性移出,雖然財經首長的頻頻更換,就是看不到政府拿出解決辦法。
台灣是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結構的經濟體,中小企業財力、人力均相對單薄,進行國際化工程需要較多援助與協助,選擇西進大陸,在人力、土地、語言及生活習慣各方面,都很容易附著與適應,筆記型電腦廠商很快在大陸設廠生產,即將「徹底移出」,原因即在此。
更令人憂心的是,大陸台商企業再若干年後,可能蛻變為企業總部,台灣勢將成為分支機構所在地,AIG集團購併「中央產險」定案,接著進軍大陸,未來將以大陸業務為重心,就是警訊。
呂副總統指出的事實、感嘆與心焦,是政府財經政策失序的惡果,亟待主政當局認清兩岸現實,務實調整當前的意識形態政策,以免台灣的經濟活力與元氣不斷大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