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獸醫
對於很多飼養寵物的朋友來說,在醫療上的開銷,常常會有不安定及不確定感,原因在於:對於醫療的內容是否有通盤的了解,另外就是不敢和獸醫師討論收費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需要主人正視,否則可能對寵物的醫療健康造成影響;二來討論醫療內容和收費,是主人必須學習和面對的功課。
寵物生病的頻率就像人類一樣,多半集中在年幼和年老階段。年幼時期由於需要多劑的預防針注射、除蟲措施,加上可能因抵抗力的差異,容易出現腸胃道、呼吸道等問題;年長時期,由於器官的退化,慢性病屢見不鮮。而成年寵物就像成人階段,除了體質和個別差異,可能需要特別照顧外,生病的頻率相對是較少的。
寵物生病,往往需要經歷檢查、治療、追蹤等過程;短的病程可能數天到一兩周、長的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是一輩子。所有的檢查,都有其必要性;因為有了正確的診斷,治療也才能針對問題。檢查的具體花費,則端看內容、項目來決定,少則幾百元(簡單的血檢);多則可能上萬(電腦斷層等);當然這些步驟的必要性,醫生應該說明,飼主也應該要了解。
接下來的問題,是很多飼主可能比較容易產生矛盾的地方。就是:我很想救助我的寵物,但是醫療負擔上,確實是很大的問題,那該怎麼辦呢?
首先,大家要認知:任何東西都有其成本和附加價值,遇到實際的收費問題,或許就該有變通和其他選擇!小獸醫認為:任何一個好的醫生,都應該提供最好的診斷技術、最好的醫療處理給病患,這是職業上的道德。
但是,最好的選項常常也代表較昂貴的收費。如果此時對於價錢的負擔有困難,當下就應該跟醫生討論,是否有其他選項?是否有折衷或次要的處理方式?既然是次要的選擇,對於醫療成效的品質和結果,主人理當了解與承擔!
例如同樣是腫瘤,大小不一、病況實際的表現、診斷是否正確?需要做怎樣的處理?每隻寵物都不盡相同,負責任的主人以及負責任的醫生,都應該經過臨床檢查,再來討論病況及了解收費才對。網路和電話都很方便,但是臨床上的診療過程是無法輕易取代的!
小獸醫在此提出呼籲:大家不應該把醫療行為當作是商品販售,這樣的心態既不重視寵物生命、也不尊重醫生的專業能力!唯有全盤了解寵物病況,了解醫療項目內容,才是負責任的主人!帶寵物上醫院,抱持著願意了解與願意溝通的態度,才能真正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