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國內晚婚育情形愈來愈普遍,一項「女性求子認知行為調查」顯示,超過三十五歲以上結婚者,仍認為經過一年多的性行為未受孕,才考慮尋求協助,台灣生殖醫學會強調,年齡是懷孕的最重要因素,呼籲若婚前沒避孕也沒懷孕、或三十五歲後才結婚者,應將不孕觀察期縮短為半年。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信孚表示,台灣每六對夫婦就有一對不孕,其中男性的因素占四成,不過女性的卵子會隨年齡增加而老化,因此過了三十五歲後,不孕議題很難跟女性沒有關係。
生殖醫學會委託政治大學統計系,對五百一十二位、年齡介於二十五至四十五歲育齡女性進行電話訪問,雖然多數女性知道年齡是影響懷孕成功率的殺手,但對尋求治療的時機,掌握並不好,尤其三十五歲以上的晚婚女性,高達五成仍自行嘗試一年以上才就醫。
陳信孚說,臨床上不乏有四十六歲女性,結婚十年未懷孕才來不孕症門診,對醫師的驚訝表情還回應:「現在就醫會太晚嗎?」他指出即使國內已經有很成熟的試管嬰兒技術,然而統計顯示,三十五歲前做試管嬰兒、活產率有四成;三十五至三十九歲做試管嬰兒、活產率降低到一成九至二成八;四十歲後才做試管嬰兒,只有一成。
婦產科診所院長劉志鴻提醒,目前不論男、女都有晚婚趨勢,但男性的生殖能力較不受年齡限制,因此許多男性婚後多抱持順其自然態度,甚至不急著要小孩,忽略太太的生育能力其實已經逐漸下降了。
觀察不孕的時機點,生殖醫學會建議以女性的年齡為主,三十五歲前結婚,若夫妻經一年性生活未受孕應就醫;若三十五歲至三十八歲才結婚,就醫觀察期應縮短為半年;若三十九歲以後才結婚,這時自然受孕機率已經很低,應該立即就醫尋求諮詢與可行做法,方式包括打排卵針、使用黃體素、人工受孕到試管嬰兒,早點執行、成功率才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