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日前報導,國際觀光客來台必造訪的台北士林夜市,周邊竟只有十一個大型遊覽車停車位,導致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遊覽車無處停放,只好並排在承德路上。
開放陸客觀光已超過一年,然而快速而大量的開放,雖創造了驚人的經濟效益,卻也衍生許多問題,士林夜市缺停車位只是其中之一,其他像是景點陸客人滿為患,嚴重影響養護,甚至出現毀損。
如果政府只看見陸客帶來的經濟效益,忽視人潮對觀光資源的破壞,恐怕得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以攤提所造成的損失,相關部門不能只想把錢引進來,還應該事先做好周全的配套,像停車位的設置或觀光人數上限,都是政府才能做的事。
可是相關部門不但在執行政策前沒制定配套措施,政策執行後也不檢討,總要媒體或人民抱怨連連時,才說會檢討改進,而等到事過境遷後,問題仍存在,依然無解。
以士林夜市停車位問題為例,相關單位應協調鄰近區域,設置大型遊覽車停車位,像北美館附近,而遠一點的地區,如故宮夜間不開放,附近的大型遊覽車停車格可釋出,免費停放,雖然遠了點,但至少可以統一管理且不致危害交通安全;此外,天母石牌周遭等地區也可考慮。
陸客自由行本周啟動,相關單位應該更積極作為,不僅是士林夜市,各個景點也須尋找能停放大型遊覽車的停車場,否則湧入更多人潮,將更擁擠,因而造成其他外籍觀光客不便,甚至民眾不便,他們並不一定會以經濟角度來看待,更別說賺錢的不是民眾,而是旅遊業與商家,若到時引發民怨,恐怕會抵銷陸客的經濟效益。
可流(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