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全國食品安全會議昨天熱烈討論食品添加物的管理,有醫師建議對業者進行在職教育,達到一定學分才可換照執業;業者認為不應汙名化添加物的好處,除了建立食品履歷,政府更要落實稽查工作,才能抓出違法添加的惡行。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林松洲表示,過去許多業者是學徒出身或使用祖傳方法,可能不解食品相關法規的改變,建議可比照醫師換照,要求持續進修一定學分,比如三年要完成四十八學分才能換照,藉此提升素質。
許多業者表示,發生問題的、往往不是需要檢驗的項目,昱伸違法添加的塑化劑DEHP就是一例,強調不能因為單一事件,就把食品添加物汙名化,尤其衛生署原本就訂有添加物的限量標準;也有業者建議,針對源頭食品添加物業者進行登錄制度,合格者發給身分證,要求下游業者購買有身分證產品,若有問題則重罰上游業者。
這次事件讓各界疾呼要建立食品履歷,中華香料協會秘書長王建堂表示,以香料而言,可能是數十種甚至百種混合物,若履歷規定要列出哪些項目,只要不列出百分比,就不算是洩露祕方,然而再周密的法規,仍應有賴政府落實抽查,才能除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