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講座】 緒論 7 ──智者大師與《法華經》

永本 |2011.06.21
1677觀看次
字級

天台宗由於智顗大師對《法華經》的思想發揮到極致,豎立組織嚴密的天台教觀體系,而開宗立派。歷來有關《法華經》的注解書甚多,但重要的注釋本,皆以智顗大師所講的「法華三大部」(《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為主要參考。因此,提到《法華經》,就會想到天台宗的集大成者──「智顗大師」。

智顗,隋代僧人(538~597年),世稱「智者大師」(隋煬帝授予的封號),中國天台宗的開宗祖師。俗姓陳,字德安,荊州(今湖北省)華容縣人。傳說他出生時,其母見五彩祥光直灌家中,之後就生下智顗。大師從小每見佛像就頂禮膜拜,七歲時到佛寺,法師們教他讀誦〈普門品〉,他才讀一遍就已能背誦了。

十八歲,投湘州果願寺法緒法師出家,二十三歲禮拜慧思禪師為師(即南嶽大師),禪師對他說:「你來了,還記得以前我們在靈山法會上一起聽聞《法華經》嗎?現在因緣成熟了,我們又在此相遇。」於是教他讀誦、禮拜《法華經》。當誦至〈藥王菩薩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時,豁然入定,親見靈山一會,而證入法華三昧。獲得慧思禪師印證之後,智顗大師自此辯才無礙,並更加用功修行《法華經》。

其一生禮拜《法華經》,抄經無數,所造佛像共有八萬尊之多。六十歲圓寂時,他請侍者讀誦一遍《法華經》,聽完之後,用香湯漱口,說了偈頌,便坐化圓寂了。

智者大師一生廣弘《法華經》,融通《法華》精神,依此經創立「五時八教」的判教,以及一念三千、圓融三諦的思想,建立天台宗的思想體系。弘法三十餘年,度僧四千餘人,傳業弟子中以灌頂、智越等最為著名。大師對《法華經》解義注釋的相關著作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法華三昧行法》,《法華三昧懺儀》等。

《法華經》來自純粹的印度思想,智顗大師以哲學的概念,對《法華》內容闡明獨特的見解,影響中國教義發展及修行信仰深遠,因而智顗大師得到中國「小釋迦」的尊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