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聖城 發現繽紛宗教面貌

郭書宏 |2011.06.21
1049觀看次
字級


成瑞嫻導覽作品─《宗教習作》。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一幀幀懸掛於走廊窗前、輕透著自然光線的宗教建築平面設計圖,迎接著每一位走進台北當代藝術館欣賞「我的聖城—成瑞嫻個展」的觀眾,明亮潔白的展間,繽紛多樣的信仰圖騰,伴隨著或輕快悠揚或沉緩肅穆的異國音樂,讓人有踏入國外宗教聖地朝聖的錯覺。

甫獲二○一一年美國藝術家獎的華裔藝術家成瑞嫻(Emily Cheng),即日起至七月十七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台灣首次個展,共展出高達一百一十八幅繪畫作品,這些作品也是她長年來,傾心研究各國宗教歷史圖像的結果;透過對這些宗教圖像的再詮釋,使得當代藝術與宗教歷史脈絡,乃至於信仰文化的起源,都重新有了連結。

本次展出的圖像內容,主要包含東、西方最主要的六大宗教,成瑞嫻透過兩個展間,把象徵東方的佛教、印度教、道教,以及屬於西方的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對稱地陳列這六個宗教的主圖騰、聖杯器具、宗教流派演變圖,以及許多研究過程的創作所得,而走廊上懸掛的建築平面圖,亦分屬為此六大宗教的主要聖所結構。

「我之所以將創作主題鎖定宗教,是因為宗教藝術是過去三千年來,藝術史中的一個重要主體,也是人類社會最具主導性的主題之一。」成瑞嫻指出,世界上各個宗教皆強調互愛、互助等信念,如果全世界的政治家想用更寬廣的脈絡,重新思考國家、民族的共存共容問題,宗教藝術正是最好的媒介。

台北當代藝術館表示,期望民眾透過「我的聖城—成瑞嫻個展」,從創作者營造色彩繽紛的宗教藝術,認識宗教嶄新的面貌,且藉此傳達各宗教彰顯生命光明的正向本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