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弘傳極盛,中國古來即被尊為諸經之王,在日本則立為護國三經之首,影響中日文化無其比儔。《法華經》全部結構,始終以「莊重瑰麗的故事」或「寓言巧妙之譬喻」來貫穿,文辭優雅流暢,趣味雋永,能於哲理之中橫生文學情趣;又於內容中,不斷顯證佛陀慈悲的教義;此乃多數人信奉《法華經》的原因吧!
天台智者大師(538~597),將《法華經》二十八品區分為:前半十四品為「迹門」,後半十四品為「本門」。「迹門」意指垂迹此土的釋迦佛,以「開三顯一」來彰顯佛乘,並說明當時二乘僧眾,悉皆授記作佛的事跡。「本門」乃顯示法與佛永恆常住之真實(久遠實成之本佛),所以「本門」為佛陀法身具體活動而實現的菩薩道。
門三段
第一〈序品〉以六種成就為通序(信、聞、時、主、處、眾成就),再以「眾聚」、「疑念」、「發問」、「答證」為別序,是法華經獨特的說相。第二〈方便品〉以下八品為?門的正宗分,說明「開權顯實」之理。
〈法師品〉第十至〈安樂行品〉第十四等五品,為門的流通分,屬裨益未來世的流傳。在〈安樂行品〉中,強調末法時代,淺行的菩薩,必須嚴謹於語言、動作、思想之正理化,使趨入止觀慈悲行,冀以事理相資,以得安身立命之殊勝境界為旨趣。
本門三段
智者大師更將〈涌出品〉以下之十四品,判為「本門」之開顯,〈涌出品〉之前半,為本門之序分,即開顯「久遠實成」這一釋迦真身之序曲。〈如來壽量品〉是宣說佛壽長遠之教,而信解得其廣大「功德」之一品。其後半以後諸品,是表明佛滅後弘經的情況。
其中〈藥王品〉以下五品,為弘傳法華度化眾生利益流通的殊勝!〈藥王品〉乃顯示燒身供養之苦行,為激勵弘經者之實踐修持;〈妙音〉、〈普門〉兩品是法華三昧的妙用自在,即強調奉持者所獲得之三昧力用;〈陀羅尼品〉是以神咒密語獲持弘傳法華者,而導引趨入於正道的流通分。最後〈普賢勸發品〉屬自行流通,即由普賢菩薩的獲持,行者們的自心,得自然而然之成就妙行。
《法華經》的結構,由二門六段可略知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