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著名佛教考古學家溫玉成,日前在四川甘孜州丹巴縣頂果寺考察時,除了在該寺發現嘉絨地區最早的塔群,共計有一百零八座佛塔,並在阿壩州金川縣安寧鄉之北莫莫查的拉頂寺(清代以來稱光法寺)的東南角和東北角,發現北宋和蒙元時期的古佛塔。
溫玉成表示,頂果山寺廟的塔群是十三世紀蒙元初年建造的,比光法寺塔大約晚五十年左右,這是嘉絨地區目前發現的第一塔林,是相當重要的文物。
「阿壩州金川縣境內發現的兩座古塔,應該是建於十二世紀,大約北宋時期建造,這是在嘉絨地區發現建造最早的古老佛塔。」溫玉成指出,發現的古塔是將隋唐時代流行的單層四門塔(如著名的山東濟南神通寺四門塔)之上,加蓋瓶狀喇嘛塔。
溫玉成表示,寺門外有橫向的藏文石碑,是明末清初當地土司共同造苯教寺院的石碑。清朝鎮壓大小金川之亂後,由西藏派黃教喇嘛主持該寺,喇嘛去世后,將「臥碑」改為「立牌」,作為自己的墓碑。碑上面刻的是「皇清誥贈欽命光法寺班智達扎薩克(蒙語的當家大喇嘛之意)大喇嘛羅卜桑扎木楊之瑩樞」,由於碑刻時間是乾隆乙卯年,是清軍鎮壓大小金川之亂後,把苯教改為黃教的珍貴物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