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廟會藝陣中的「十二婆姐陣」最近在德南地區的文化節上演。台南麻豆「新生代舞蹈團」的舞者演出陳靖姑與十二婆姐驅邪收妖的故事,德國觀眾看得目不轉睛。
推廣台灣極具特色的婆姐文化,麻豆十二婆姐藝術文化深耕計畫主持人李俊賢與「新生代舞蹈團」於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七日訪問德國,在兩項國際文化節及慕尼黑的「台灣100園遊會」演出。
舞團於五月二十七、二十八日在南德茵戈市(Ingolstadt)國際文化節獻藝,六月四日於比爾市(Buhl)國際文化節表演,五日參加慕尼黑中文學校於慕尼黑市西公園舉辦的「台灣100園遊會」,向德國民眾介紹麻豆「臨水夫人」民俗文化。
「台灣100園遊會」由中文學校的舞龍隊表演揭開序幕,中華民國駐慕尼黑辦事處處長鄭兆元主持二十公尺的長龍點睛儀式。活靈活現的舞龍表演和舞蹈班小朋友的舞獅與民族舞,獲得觀眾熱烈掌聲。
「新生代舞蹈團」四位舞者黃湄雯、許雅雲、邱茹微及黃意婷,臉戴面具,身穿鳳仙裝,右手拿傘,左手拿扇,搖搖擺擺的走進現場,在鑼鼓點的音樂伴奏下,搖曳身體走起小碎步,紙傘也跟著上下振動,表演「婆姐佑子」、「婆姐御劍」、「水漾」及「謝天祈福」等民俗舞碼。德國觀眾難得欣賞到充滿神話色彩的廟會文化。
和其他藝陣相比,「十二婆姐陣」很不一樣;它的表演性很低,卻有極吃重的宗教儀式功能。「在台灣,十二婆姐是兒童的保護神。」十二婆姐陣在南台灣有悠久歷史,民間相信,常生病的孩子被婆姐摸後能變健康;一般「好養」的娃兒被摸後,會更乖巧、聰明。
早期農業社會工作形態需要大量勞力,形成「多子多孫多福氣」觀念,不過,當時孩子生得多,醫療資源卻不發達,一生病很容易夭折。為了順利養大孩子,人們依賴神明照顧,有的孩子會給關公或媽祖做乾兒子,婆姐也是其中之一。
「婆姐」名稱有如家人般親切,事實上,她們的「法力」是有傳說根源的;她們都是「臨水夫人」陳靖姑的徒弟,中國後唐時期,法力高強的陳靖姑不顧自己有身孕,為百姓祈雨,結果太勞累流產而死。她去世前說:「我死後必為神,照顧天下懷孕婦女和小孩。」陳靖姑成為生育守護神,婆姐則幫她接下保護兒童的工作。神明後來搖身一變,成為演出的神偶,這其中加入了台灣民間藝陣活力,更拉近人與神之間的距離。
擔任「台灣拳頭會常務理事」及「台灣國際武術協會理事」的李俊賢,也在現場秀了一手辟邪鎮煞的「臨水辟邪劍」與「臨水之武」拳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