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原住民保留區或是部落型小鎮,為避免傳統文化隨時代變遷而日益凋零,印第安長老們肩負教育與傳承的使命,藉由聚會或節慶,將族人活動的內在文化意涵與精神傳給下一代,建立起後代子民的身分認同感,並彰顯部落的生命與活力。
蒙大拿州地處偏僻的貝佛瑞(Belfry)小鎮,居民以務農為生,雖然未被畫入印第安保留區,但這裡住的大多是印第安烏鴉族人。從熊牙公路要回畢林斯市的路上,我打算在此停留參加酋長聚會(Crow Chief)。
這是一個社區慶典,規模不大,也並未特別對外宣傳,鮮少有外來遊客,但或許沒有觀光包裝才更看得出內在精神。
活動會場安排在一處遼闊的公園綠地,四周看不到任何住宅建築。起初,還以為只是單純的靜態市集活動,草坪上搭起許多印第安帳篷,設立各式各樣的攤位,販賣手工藝品、編織品、拼布、畫作、書籍等印第安文化的相關商品。
穿梭各攤位間的人,幾乎都是他們熟識的街坊鄰居,買賣之餘,不忘聊個幾句。
咚!咚!咚!
深沉的鼓聲畫破寧靜,漸進加強的猛烈鼓聲,氣勢磅礡的回蕩整個山谷間。長老們正圍著一面大鼓,人手一枝鼓棒,有節奏的擊打鼓面,每個人以高亢的吶喊聲調,歌之,詠之,向天獻祭,對地感恩,撫慰勇者亡靈,祈求祖靈榮耀。
如此的豪情萬千,極具張力與震撼力的吟唱方式,令天地也動容,空氣中飄蕩著一抹悲戚的味道。
強勁鼓聲配合粗獷吶喊所激發出的強烈情感,讓我肅然起敬,心底深深的為之一慟。
擊鼓儀式完畢,接著由一位穿著傳統服飾的女子,高唱印第安組曲作為開場,緊接著在長老的帶領下默念祈福,然後主持人才宣布活動正式開始。
長老們一一走回休息區,這時有許多部落青年起身迎接,紛紛拿出香菸或是五元、十元紙鈔給這些長老,表示感謝與尊敬。
這個舉動很像中國人的習俗,年輕人習慣拿紅包孝敬老人家一樣,於是我也跟著有樣學樣,每邀請一位長者拍照,便掏出隨身攜帶的一元紙鈔給他們,聊表寸心。
活動會場上主要的節目是樂舞評比。不論男女老幼,紛紛穿著傳統服飾跳舞,舞作述說著千年神話、宇宙洪荒的氏族傳說、感謝天地賜禮,或是告慰遠方勇者。他們是來自大自然的子民,正用樂舞與大自然對話。
印第安的音樂,帶有原始大地的自然律動,也有著不羈與悲壯的胸懷,在舞步的律動中,古老文化的故事正悠揚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