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春秋】五代軍閥 假兒子遍地

李曉巧 |2011.06.09
1407觀看次
字級

五代時期局勢動蕩,軍閥割據硝煙彌漫,君主是轉馬燈似地換,打江山關鍵在於人,大家都懂這個理兒,每個草莽英雄都拚了命的拉隊伍。

當時的軍閥們為了拉隊伍,也積極貫徹「以人為本」的策略,提高待遇那是必須的,然而,這終究屬於物資方面,抓住人心那才是最關鍵。怎麼「抓」人心呢?當時也沒有政工幹部,卻各有各的高招,其中最普遍通行的是認乾兒子。一般來說,認了乾兒子拜了乾爹老子後,就又多了層所謂的親情紐帶,形成了利益相同的攻守同盟,這是一種多麼高超的思想工作啊!

後梁時,晉王李克用就在自己的隊伍裡廣認乾兒子。「晉王克用多養軍中壯士為子,寵遇如真子。」而且,正史明確記載,一認就是一百多個!當然,這些乾兒子也都是能打硬仗的主兒,乾老子有勢力掌大權的時候,幾乎是指哪打哪兒,叫往東絕不往西,叫打狗絕不攆雞。

其實,歷史上成大規模地認養乾兒義子,始於唐末。唐朝末年喜歡用宦官監軍,那些有權勢的宦官們出於多種目的,也是多多地認養軍隊中「壯士」為乾兒子,「初,唐末宦官典兵者多養軍中壯士為子以自強,由是諸將亦傚之。」蜀主王建尤其不落後,認的乾兒子也是一大把,西元九一○年一統計,蜀國一百二十多個功臣都被蜀主王建認作乾兒子,他可能是古代君王中乾兒子最多的一個了吧!

再者,「雖冒姓連名而不禁婚姻」,就是說,大家雖然都是同一個乾老子,姓氏相同了,但,乾兒子們家族之間照樣可以締結姻親。其他的軍閥也都有不少乾兒子,那時,沒有乾兒子的軍閥是要被人笑話的。

綜觀五代時期,軍閥們眾多的養子乾兒子中,有很多確實成為他們打江山、闖江湖的左膀右臂。譬如:

吳國的徐溫在養子徐知誥的協助幫襯下,逐步接手楊氏的吳國政權。王建及被李克用收為養子,改叫李建及,其人忠壯勇猛,數次身先士卒地帶領敢死隊,打敗敵人的進攻為晉王解圍,被任命為禁衛軍首領,而且,品德高尚,與士卒同甘共苦,是個親民不驕的好幹部。

柴榮是後周太祖郭威的義子,挺能幹的,他繼承了義父的政權與軍隊,討伐北漢、南漢,進攻匈奴,還收服了南唐、吳越,把義父的事業發揚光大,又整頓吏治,鞏固了後周的大好局面。

但,五代亂世,更多的乾兒子們,卻是成事無多、壞事不少。「及晉王存勗立,諸假子皆年長握兵,心怏怏不服,或托疾不出,或見新王不拜。」並且,還有一些乾兒子故意挑撥離間,唯恐天下不亂。

西元九○八年,李克用的乾兒子李存顥等挑撥李克用的弟弟反對李克用的兒子、新晉王李存勗,謀反作亂;另外,趙王王鎔很器重養子王德明,任命他為防城使(相當於衛戍司令),然而,趙王卻被這個寶貝養子搞了小動作鼓動親軍給殺掉了,自己取趙王而代之,同時,王德明還立即恢復了他的本名,張文禮。

還有個例子更典型,養子篡權。

一個巫師撿到了個流浪兒獻給了義武節度使王處直,說是有貴相,於是王處直認為撿了個大便宜,高興地收為養子,起名王都,這個王都「便佞多詐,處直愛之,置新軍,使典之。」手中掌握了領軍重權。後來,王都為了和王處直的另一個庶子爭奪繼承權,一氣之下,把養父王處直幽禁了起來,還把他身邊的所有子孫和心腹將領都殺了,自己像模像樣地當起了節度使。

五代之時,乾兒義子殺義父乾老子,篡位奪權的事情不在少數,正所謂,始亂終棄。

「明知不是伴,有利且相隨。」軍閥混戰的五代,主子臣屬間所謂的養父養子乾老子乾兒子之類的關係,其實是一種利益同盟,有其「蜜月期」,在雙方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親密無比;當所得非所期,或者一方損害了己方利益後,攻守同盟立即打破,義父義子乾老子乾兒子之間即刻撕破臉皮,刀兵相向,於是,把本就動蕩的政治局面弄得更加複雜多變,禍亂蒼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