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歷時兩年、投資人民幣一千八百一十七萬元(約新台幣八千零五十三萬元)的藏傳佛教大昭寺文物保護維修工程,八日竣工,西藏自治區文物局副局長旦增朗杰表示,目前西藏「十一五」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已完成九處文物保護維修工程,還有七處保護維修工程正在進行。
大昭寺位於西藏拉薩老城區八廓街中心,始建於公元七世紀中葉,大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十二歲時等身鍍金佛像,寺前有著名的《唐蕃會盟碑》、《勸人種痘碑》和唐柳,佛殿和回廊內外滿布的壁畫均具有很高的史料及藝術價值,其中《文成公主進藏圖》、《大昭寺修建圖》彌足珍貴,寺內還保存有唐代以來的大量歷史文物。
西藏自治區文物局副局長旦增朗杰強調,大昭寺是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建築,由於主殿前的梁架受損嚴重,因此於二○○九年七月底展開維修工程,工程主要內容包括拔正、替換主殿、千佛廊和北廊木構架中出現歪閃、變形、斷裂的木構件,對附屬建築中存在的蟲蛀木構件進行替換,對新替換的木構件實施防腐、防蟲蛀處理,對屋頂及屋面局部阿嘎土重新打筑、挑檐局部糟朽更換。
一九六一年,大昭寺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年十一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擴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