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三十多歲男子患痛風,關節痛就自行吃消炎藥,結果年紀輕輕就關節退化。另一名四十多歲男子,也沒接受正規醫療,到院時已呈慢性腎衰竭,醫師指出,國人以為吃痛風藥會傷腎,怕找醫師,這種迷思,會害死人。
義大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邱俊凱兩周前收治的一名男病患,三十多歲時染痛風,但十多年來一直沒正常就醫,痛風一發作,就到藥房包消炎藥吃。最近患者關節痛不可支,家人看不下去,「押」他就醫,抽血檢驗,肌酸肝指數二點四,高出正常值許多,已經慢性腎衰竭。
「多數民眾都以為吃痛風藥、腎臟就會壞掉,」邱俊凱說,其實胡亂吃止痛藥,腎臟更容易壞掉。
邱俊凱指出,錯誤的觀念害人不淺,很多痛風病人求醫時,痛風石已長一大堆,關節痛到走路一跛一跛、腎臟也壞得差不多。
他說,痛風可能來自遺傳,或受後天飲食、免疫力等因素影響,患者以三十歲到五十歲男性居多,台灣三十歲以上盛行率約三點三,高於歐美。不過近年也有十幾歲國中生患痛風。
痛風與飲食,肥胖、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有關,乾癬病人,尿酸也容易偏高。邱俊凱說,人體都會自行合成尿酸,但自體免疫力出問題或腎臟排泄有缺陷時,尿酸就變多,沉積在腳踝、腳背、大腳趾等器官組織或關節裡,變成痛風石,可大到像乒乓球,一旦破掉,可能感染細菌,引發蜂窩性敗血症。
「痛風無法根治,只能控制背後原因。」不過邱俊凱說,痛風患者只要遵照醫矚,好好吃藥,與高血壓一樣,都能控制得很好。糟糕的是,很多人寧願不就醫,自行吃消炎藥,吃到腎臟壞了、胃出問題,關節依舊發炎、退化,惡性循環,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