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報導】這幾年,台灣缺水嚴重,除了水資源不足外,飲用水的安全,同樣是專家憂慮的問題,由於環境檢測的負面結果可能引發民眾恐慌,是以在謹慎處理、或者秘而不宣的情況下,社會對水質危機的意識,專家認為是減弱的,而與自來水公司合作,研發去除「水庫優養化」技術的團隊成員楊耀民就說,在煮沸飲用水之前,加一層濾網會比較安全。
連續獲得「東元科技創意競賽」冠軍、「白文正T50築夢競賽」優勝、「夢想資助計畫」入選,「e-Meduse」裝置研發的學生團隊,就受到環保界與自來水公司的青睞,但他們的名聲沒有因此在社會上打響,因為裝置要解決的是台灣水庫優養化後,使用大量的氯與混合藥劑、清除藻類所產生毒素的難題,而且要低成本、更符合經濟效益的方式。
楊耀民表示,由於營養鹽(註)的滋潤,台灣水庫有利藻類大量孳生,以致堵塞濾網、清潔費時,而藻類死亡又釋放難以消除的毒素,只能以混合藥劑中和,除了耗費高成本的藥劑,長期使用氯去消毒也不是一個好辦法,他強調,依照現行作法,「水仍在標準可飲用的範圍內」,只是研究指出,微量的氯和藻毒,日積月累後,對肝、腎與中樞神經都有影響。
該團隊所研發的裝置,僅僅使用簡單的物理原則,透過現有的理論,結合技術,達到油水分離、濾油、除藻、可回收和環保的目的,每十五至二十五秒,就可過濾百分之九十八的藻類,相較水庫沿用民國四十年左右的汙水處理設備,不用固定在一個位置上,耗費大量電能只為過濾泥沙,也不用再添加藥劑淨化,目前該裝置已準備要運用在水庫上。
在計畫落實前,楊耀民建議,雖然有市售濾水器和蒸餾飲水機,但濾水器太貴,每年也要換濾心,對一般家庭來說經濟負擔很重,而蒸餾機出水量少,在需要大量水分的夏天時,緩不濟急,夏天也是藻類孳生和加強需要消毒的高峰期,所以添購實驗性的濾網,自己過濾自來水後再煮沸,會是簡易又安全的做法。
(註:營養鹽廣泛地分布在自然環境中,像是矽酸鹽、硝酸鹽或磷酸鹽、銨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