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宗教,可以使有自殺念頭的人心靈平靜,降低自殘行為。」馬偕醫院日前針對四千人進行研究發現,宗教可以帶來正面影響,其中,佛教與基督教團體因有較密集的宣教活動,因而最常被尋求幫助。
一名三十五歲婦女,二十多歲時結婚生子,沒想到這兩年卻遇到老公拋家棄子,讓她痛苦不堪,重複以各種手段,企圖結束生命;她本來對宗教十分排斥,但是住院期間因參加團契活動後,卻大幅減少自殘行為。
馬偕醫院精神科兼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方俊凱表示,一項針對四千位台北市、新北市及基隆、桃園縣市等地,密集參與宗教活動者的問卷調查中發現,過去因有過自我傷害的意念,或感到痛苦,而主動向宗教團體求助的經驗,其中有百分之五點四的人會找佛教團體,百分之二點六的人則是找基督教團體。
「宗教信仰除了要受磨難的人忍耐,還會提供『受苦的意義』。」方俊凱指出,佛教認為今生的痛苦是對前世的贖罪,基督教則會視為是上帝的試煉,可幫助有自殺意念者面對困境,加上,有自殺意念者本來就需要更多的人際互動、聊天,排憂解鬱,參加宗教活動正好可以滿足需求。
研究也發現,有自殺意念者較少向道教與天主教團體求援,方俊凱認為,除了是佛教與基督教團體有較密集的宣教活動之外,可能也與佛教與基督教會運用有線電視、電台、報紙等多元管道宣傳教義有關,因此容易成為民眾求助對象。
不過方俊凱也強調,雖然信仰有助於平靜心靈,但不能只信神、念佛,還是要持續於精神科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