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三、四歲女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脖子整片魚鱗狀丘疹、抓破皮,看很多醫師仍看不好;經三軍總醫院中醫部醫師林健蓉診斷給藥,並建議家長在孩子洗澡後擦保濕乳,避免使用刺激性物品例如肥皂、化學製劑、易摩擦皮膚的衣物,病灶慢慢好轉。
林健蓉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兒與小孩最常見的慢性復發性皮膚病。
中醫認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是幼時腸胃道及肌膚的防禦功能尚未健全,脾肺虛,而環境的致敏原及食物對小朋友來說又是剛接觸的外來物,因此,容易造成過敏反應。
她說,在中醫觀點,發炎狀況屬於「熱」,應盡量避免吃辣椒、沙茶醬、荔枝、芒果、龍眼等「熱性食物」,麻油雞等燉補也不要吃。
林健蓉建議多食用綠豆薏仁湯、菊花薄荷枸杞子茶,因為綠豆、菊花屬於清熱,對表皮發炎有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