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態】談賊態 獐頭狼爪老鼠目

吳東權 |2011.05.30
870觀看次
字級

賊眉賊眼、賊頭賊腦、賊形賊狀,簡稱賊態。

在芸芸眾生中,少不了有少數異種敗類,從事竊取他人財貨的勾當,依據他們的行為方式,歷來習慣將其分別稱為扒手、小偷、毛賊、強盜、土匪等幾個層次。趁人不防而扒取袋中錢財的是扒手;到商店順手牽羊,或潛入人家翻箱倒櫃搜取財物的叫做小偷;明目張膽動手搶劫是謂強盜;「竊取財物曰賊、劫奪財物曰盜」;有組織打家劫舍者曰匪。荀子曰:「害良為賊,竊貨為盜。」一般人都對這些奪財劫貨的歹徒統稱為「賊」,由於賊子多如牛毛,所以又叫毛賊。

賊又有國賊,專事竊國賣國;家賊,自己親屬下手偷竊;還有內賊外賊、日賊夜賊、男賊女賊、慣賊和臨時起意之賊、鋌而走險之賊與迫於無奈之賊、嫖賭吸毒需錢之賊等等,除了賊性難改而以竊盜為生的慣賊之外,每個做賊的都可以搬出一大套理由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護。

既然盜賊多如牛毛,那麼賊態應該是怎麼樣的?如果可以一眼就看得出來,那刑警可就好幹了,問題是賊態很難辨認,賊蹤不易發現,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此毛賊猖狂,古今中外,均難清除,甚至還有人譽其為神偷、俠盜、義賊。

我們看馮夢龍的《拍案驚奇》卷三十九描寫懶龍神偷一枝梅:「柔若無骨,輕若御風,大則登樓跳梁,小則捫牆摸壁,隨機應變,看景生情。攝口則為雞為犬貓鼠之聲,拍手則作簫鼓弦素之弄,無不酷肖,可使亂真。出沒如鬼神,來去如風雨,果然天下無雙手,真是人間第一偷。」又說這個神偷「自小就著了靴子在壁上走,又會說十三省鄉音,有時不吃起來,便幾日不餓,鞋底用稻草灰做襯,走路絕無音響。」這段描寫,只將神偷的功夫和本領說得神乎其技,並沒有把賊態告訴讀者。

再看清代石昆玉的《三俠五義》第三回:「只見他左手拿一盞燈,右手提一壺茶,走進來賊眉賊眼,將燈放下,又將茶壺放在桌上,兩隻賊眼東瞧西看,連話也不說,回頭就走。」這段描寫,也只說賊眉賊眼東瞧西看,到底賊眼賊眉是什麼樣子,也未提到。

那麼,賊態究竟如何?像《太清神鑑》所云:「鼠走行者,疑而賤行;行如急火者,微賤;行而左右偷視者,心懷望竊。」至於賊的長相又是如何?難道凡是獐頭鼠目、狼爪蛇行的模樣就是賊子?事實並不盡然,很多被捕的毛賊搶匪現行犯,長相有的很斯文,有的還很正點,怎麼端詳也看不出一絲賊態來,可見古人所說:「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確是很有道理。

倒是刑警們根據經驗,對專門在交通工具上做案的扒手,彙集了一些賊態:

一是這些扒手必定有若干惡習,如吸毒、酗酒、賭博等,生活不規律,精神顯得惶惶不安,臉色暗黃,面龐削尖,身材黑瘦,好像大病初癒的模樣。

二是他們的眼睛大多呈三角形,眼光東張西望,閃爍不定,表面上似乎是漫無目的,其實早就盯上了目標,雙眸的餘光正在注意周圍的動靜。

三是這些人經常戴帽遮額,不時更換帽子,一方面掩蓋自己的面目,一方面擾亂別人對他們的印象。

四是他們大多在臂上注射毒品,留有很多針孔,所以再熱的天也要穿長袖衣服,加上袖扣,以遮蓋針孔的痕跡。

五是他們手上總要拿著報紙、衣服、雨傘、塑膠袋等雜物,甚至還抱著小孩子,作為下手偷竊時的掩護工具。

六是這些扒手必定是兩三人一組,分工合作,互相傳遞,彼此呼應。

總之,賊態已經被融入常態,由外表而藏諸內心,殊難察覺,要根治盜賊行徑,須從改善心態著手,「擒山賊易,撼心賊難。」此言確是沒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