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台北市立動物園最近又增添了一位「生力軍」,兒童動物園區的白面捲尾猴在四月新生的小寶寶,取名「貝春」,但因為一直緊緊抱在媽媽的肚子上,除了吃奶就是睡覺,暫時未確認性別。
園長葉傑生表示,白面捲尾猴平日總是在樹叢間快速活動,猴媽媽不論是攀爬或是在灌叢間穿梭,動作都小心翼翼,還不時用手撐住小寶寶的頭,牠們住在兒童區可愛劇場旁邊,與同是捲尾猴科的松鼠猴和蜘蛛猴為鄰。
根據記載,白面捲尾猴在日常生活中會使用工具,曾經觀察記錄說白面捲尾猴會用葉子從樹洞中取水來喝,在台北動物園內也可看到白面捲尾猴用雙手搬起石頭敲打,雖然還不知道牠們的用意是什麼,但這是動物園中其他猴子沒有見過的行為。
白面捲尾猴是白天在樹上活動的群居性動物,平均一至兩年生一胎,一胎通常只有一仔。
英名:White-fronted Capuchin
學名:Cebus albifrons
分類:哺乳綱靈長目捲尾猴科
分布:南美西北包括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東秘魯、巴西
體型:體重1.1~3.3公斤
食性:雜食性,吃漿果、堅果、種子、花及花苞、樹葉、昆蟲、小型脊椎動物及鳥蛋等(棲息在海邊的個體還會吃蟹及貝類)
棲地:雨林、海邊的紅樹林都可以棲息
壽命:平均約40.4歲
保育等級:珍貴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