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就愛樹,學習插花之後,更愛欣賞樹木的千姿百態。無論步行或乘車,總是極目所及觀察都市的樹木眾生相,發覺樹之美不用遠尋,在大街小巷中便能隨時發現或輕盈、或蒼樸,韻姿天縱的樹。

敦化南路的台灣欒樹一年四季就為我們展露六種風華:春天的嫩綠、初夏沉靜的墨綠、盛夏花開的金光燦爛、秋天結果的豐碩棕紅、成熟時咖啡色的古樸,最後葉子掉光,乾枯的果與光禿的枝枒在寒風中瑟縮時,又像風中殘燭的老人。每年一輪迴,像是演示人生的歷程。
仁愛路的樟樹、菩提樹蓊鬱濃密。曾在芙蓉大廈往下望,只見一大片的「綠之海」被風吹出陣陣波濤,而使車馬無蹤!在「葉之濤」頂端,立刻想到「豆豆龍」乘風奔馳在樹梢的情景,綠濤讓我的幻想奔馳。坐車行經林蔭之下時,只覺鋪天蓋地的綠迎面而來,霎時立即有遠離都市煩囂,進入寧寂的氛圍。
每年的四、五月,則是菩提樹葉與陽光合演精采好戲的時候。你可以在同一棵樹上看到四代同堂:剛冒出頭的水紅新芽、蘋果綠的幼葉、濃綠的成葉,以及還堅持在樹梢不肯落下的深綠老葉。各種色調、大大小小的心型葉片在亮閃閃的日光下輝映閃爍著七彩光暈,交融成一幅以藍天為底的動人織錦,奏出精緻和諧的色彩交響樂。
辛棄疾說「綠樹低昂朝暮風」。的確!樹幹、枝芽的姿態紋理走向、樹皮的孔洞傷口,在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成長中的歡快與挫折。當我撫摸著榕樹如亞麻般細緻的紋理,以及構樹、樟樹規則有力的溝狀裂痕時,想到「合抱之木,來自毫芒」,就會肅然起敬。
以前覺得白千層像癩痢頭,甚噁心;現在發現它也頗有可觀之處。在馬路對側遠望像是張開雙臂、著白衣的殭屍!近看它層層剝落的樹皮迴旋翻轉,竟像跳扭扭舞的壯漢,頗有意思!
旅行家一生追尋奇幻旅程的悸動,但也有「過盡千帆,白雲蒼狗……都隨著重複的造訪而不再興味昂然」的感嘆。我想我們都應學習東坡先生的胸襟「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雄奇偉麗者也。」
美!就在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