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講義--正確用藥 藥到病除

李大華 |2006.08.09
484觀看次
字級

「生病→看醫師→吃藥→痊癒或住院」,這是目前台灣看診標準流程。但拜健保之賜,病情輕危病患通常直接將流程縮減為「生病→吃藥」,但也有可能造成「吃藥→生病→再吃藥」的惡性循環。如此不但造就每年四分之一健保費落入藥價黑洞,同時也因肝臟腎臟過度代謝藥品,讓台灣人洗腎比例排名世界第一。
懂得「如何吃藥」可回復健康,但民眾用藥有以下盲點:

一、一病多診,藥吃愈多好得愈快:多藥併用風險,常發生於慢性病患或孩童,消基會醫療服務品質委員王普善醫師就看過多位對醫師不信任的病患,他們「早上跑醫學中心,下午跑診所」,一天同時看不同科別,拿到的抗生素或止痛藥重覆數種,其中抗生素用藥過度,還會導致耳聾或啞巴!因此,用藥劑量與目前已使用的藥品種類,務必與醫師、藥師做完整確認。

另外,應與醫師徹底溝通。許多家長常以自身經驗代替孩童回答病情,往往愛之適所以害之。王普善提醒,孩童的感受與成人不同,最好還是讓孩童自己描述症狀較佳。

二、入寶山不能空手回,藥開愈多醫師愈專業:台灣病患有迷信神醫情節,但藥師柯明道表示,在美國,平均一張處方籤,醫師開一點七種藥,而台灣醫師卻開四點一種,甚至有十幾種藥。

他認為「藥就是毒」,藥品絕對不是健康食品,吃多了會造成肝腎代謝負擔。因此,他鼓勵民眾自我療護,小毛病先多喝開水與休息,如果超過三天症狀未改善,再尋求醫師治療。

三、任何飲料都能配藥吃:「吃藥一定要配開水」,自然療法醫師李德初發現,許多人吃藥會搭配果汁、茶水,卻不知如此作法會「剋」藥或增加藥性,例如:茶與鐵劑結合,會讓鐵劑喪失補血藥效葡萄柚汁中含有「酚」類,會讓肝臟解毒能力下降,因此吃藥配果汁,小心藥物會傷肝。

而酒精飲料搭配安眠藥,或是綠色蔬菜等含維生素K的食物配上抗憂鬱藥,皆會產生過量藥效,也會傷害臟腑代謝能力。

此外,有的人吃藥不喝水,或睡前服藥後立刻躺平,結果膠囊還未到達胃部就崩解,會傷害食道。因此,民眾吃藥務必搭配開水,並須服藥後十分鐘再入睡。

四、症狀改善立刻停藥:以普通感冒來說,有些藥物就是為了解決讓人困擾的症狀,例如打噴嚏、發燒、流鼻水,症狀改善後,是可停藥的,但若是泌尿道感染,或中耳炎等細菌感染,須用抗生素治療疾病,則就需要一定療程,絕不能隨便停藥,否則產生抗藥性,會更難治療。

台灣人很懂得吃,但就是不清楚「藥」該如何吃,而這攸關生命健康的專業知識,務必認真詢問,馬虎不得,真想「藥到」就能「病除」,就得先當個「問出專業」的病患。

(本文作者為2100教育開講主持人,更多關心孩子成長的內容,請鎖定周一至周四晚間九點,人間衛視「2100教育開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