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數/MIDVA (上)

文與圖/張雍 |2011.05.18
3010觀看次
字級

最近與Anja整理房間,換了新的地毯,新的書櫃,書桌移到窗邊,雙人床一旁空出來的位置,準備留給小baby,嬰兒床上擺著親戚送的木製玩具,Anja正嘗試著綁上我從台北帶回來的嬰兒背巾,我側身躺在床上,試著伸手穿過嬰兒床的護欄,揣摩著哄小baby入睡的聲調與語氣,突然發現表情與音調兩者間微妙的關連。

斯洛維尼亞北部Slovenj Gradec早春的豔陽顯得十分熱情,當地親戚們紛紛提早從衣櫃中翻找出來短褲短袖,並用驚訝的語氣告訴我,四月就出現這麼熱的天氣,早忘記上回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嬰兒被巾讓Anja顯得更有孕味,院子裡的小花也在一夜之間跨越漫長的冬季,在花園的草坪慶祝那終於解凍的活力,爭先恐後在這個與奧地利交界處的小山谷裡,以最大值的熱情,企圖感染星球上所有的居民,屋後森林的背景也呈現出不同層次的綠,枝頭新冒出的嫩綠,與那些挺過隆冬冰天雪地臉色顯得深沉內斂的老兵,隨風搖曳,彼此間摩擦所發出的聲響,像是種溫柔的輕聲細語,眾說紛紜地討論著:「Anja肚子裡的baby究竟是男還是女……」

Anja的嬰兒書已翻到第三十八個星期,大自然的熱情彷彿在暗示--宇宙的轉動在每個最細微的腳步下都會留痕跡;螞蟻使勁地搬運那顆比綠豆還要渺小的沙粒,並不是因為蟻群懂得認命,更像是某個早已安排好的劇情,不同的時空,迥異的場景,從一出生開始,那群星星便早已在我們頭頂運行,Anja將近九個月的身孕,baby girl在肚子裡打嗝、翻滾,躍躍欲試即將展開的這場生命裡的大旅行。繼續揣摩小baby會喜歡的語氣,再一次相信,生活中最大的樂趣,是發現周遭還有這麼多我不會,並等著我去探索,去學習的事情……

搬到歐洲四處旅行,從事影像工作一轉眼已經是八年前的事情。二○一○年春天結束布拉格的故事,Anja在布拉格的房間裡協助我收拾行李,六月搬到巴爾幹半島北端的小國斯洛維尼亞,繼續從事影像故事的收集,原本布拉格的計畫只是六個月的旅行,後來發現當初想「多認識自己」這樣單純的動機,原來是需要一輩子時間,最後還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準備這樣的挑戰當然需要一些工具,例如語言的學習。年過三十再來學習新的語言確實吃力,幸好之前捷克語的基礎讓事情稍微容易。斯洛維尼亞語同屬斯拉夫語系,一般歐洲語言分為單複數,斯洛維尼亞語還多了個「雙數」,兩個的時候要用雙數,三個以上才是複數。MIDVA││「我們倆人」( MI是我們,DVA是數字2)是雙數的主格,動詞也要依此作變化,這確實是斯洛維尼亞語法最獨特之處。

回想布拉格那段波西米亞的生活,像是對自己delayed的青春期補償般的延續,帶著相機及好奇心,一腳踏進馬戲團、獵人、精神病院,A片工業等等以前只有在電影裡才會見到的那群人的生活圈裡,近距離地觀看他人的生活,底片上逐格做筆記,在過往的記憶裡反芻,將新環境的體驗仔細地對照過往習慣的筆跡。搬到斯洛維尼亞之後,Anja耐心地替我解釋MIDVA/雙數的用法,不只是慣用語的文法上,更常在兩人朝夕相處的生活裡。

布拉格時期總是追問著那些關於「我是誰?」的大哉問,許多家鄉資訊不足的疑惑,從飛機機艙那扇小窗戶往外看去,藍天的襯托之下許多看似答案的訊息,此刻突然如雲朵般一一浮現在眼前的風景……

  我是個從小受洗的天主教徒,但始終沒有耐心仔細去研讀《聖經》裡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句,反而選擇閱讀旅途中所見,那些帶著惆悵的陌生臉孔正在料理的心情,相信那是所有宗教努力試圖傳達的同理心;在布拉格的影視學院(FAMU)念了七年,還差一份碩士論文便可拿到畢業文憑,但直覺相信當時已拍攝二年多的A片演員故事的影響力,一定會比硬邦邦的攝影理論對自己人生有著更深遠的啟發性;高中時期便開始在廣告片拍攝現場打雜實習,如果現在人還在台北,電視台應該早已播出我執導的作品,但我選擇與早已習慣的舒適環境保持距離,卸下那些看似早已篤定的行李,在與家鄉時差七小時的歐洲,找到一個原點,像冰山一角那樣渺小的一個點,重新開始修練,平靜有時孤寂,自己與另外一個自己,有些什麼東西正點滴地失去,像火車窗外的風景,有些什麼東西正縝密成形,彷彿旅行者在地平線的盡頭撇見一座城市正緩緩昇起;強烈好奇地想知道海平面下那座冰山目測無法看清的潛力;所謂的邊界,與內心深處恐懼的聯繫……

斯洛維尼亞的體驗是進階的訓練,文法上是「我」與「我們倆」這樣單數與雙數的差別,生活中最驚奇的發現,竟然是最平凡的事物,也有其最獨特的神奇。還在適應這個MIDVA/雙數的邏輯,自己生澀的斯洛維尼亞語有待鍛鍊,找到正確對應的動詞,還需要花上一段時間與力氣,倆人生活上的默契也像剛換頁的筆記本,持續地書寫,不同的文化背景,少了理所當然的偏見,當然也得去溝通那些誤會與歧見,更多的是會心一笑的理解。

這樣的體會,讓我想到攝影同樣迷人的世界--每一格影像其實都是最獨特的瞬間,是攝影師與故事裡人物的一種「MIDVA/雙數」的連結。每一個「我們」所指涉的瞬間,都是拼圖上預先被安排好位置的左右兩邊,攝影師的工作說穿了,就是替這兩塊拼圖找到相對應的點線面,像經驗老到的裁縫師傅那般熟練,像貓咪腳步那樣輕盈地感受每個瞬間,沉穩同時迅速地將原本隸屬於兩個不同現實的世界,透過快門進行雙數連結。

  定格的那個瞬間,是關於「我們」的證言,「MIDVA」這個介於單數與複數之間另一個「雙數」的出現,在人們早就習以為常的人際關係網路界面,更細心地疏理出各種親密關係不同層次的沉澱。我與挺著個大肚子的Anja,後院的那棵樹和我,我與對面的那位凝視遠方的乘客,我和我自己,我與即將報到的小baby等等,雙數提醒著不同的視野,觀看與被觀看不必然是存在於截然不同的世界。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