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前,又見一家五口燒炭自殺,不禁令人感慨嘆「一文錢逼死英雄漢」,爸爸不快樂經濟因素占了很大比率,「男主外,女主內」是主流意識,養家活口更是天職及無可取代的義務,子女不成材,又要承擔「養不教,父之過」的責任,壓力自然不小。
爸爸承襲傳統高高在上,地位乃大沙文主義下的產物,難卸掉尊嚴,更難認同男女平等,但如今是民主時代,男女平分天下,角色顯得尷尬,教人情何以堪?「男兒有淚不輕彈」,碰到不如意事,打落牙齒和血吞,「心事不敢說出來」,但是「痛苦誰人知」?在生活及工作雙重擠壓下,健康普遍亮紅燈,一半以上有心血管疾病及肝臟的問題,「做牛就要拖,做人就要磨」,想放鬆身心減壓,談何容易。
據調查,台灣有四成的爸爸不開心,最擔心的是子女教育和未來出路。現代的小孩子用金錢衡量滿足感,喜歡的皆是高價位產品,讓窮爸爸深感汗顏,貧窮似乎變成了罪惡,廣告中說:「你喜歡嗎?爸爸買給你。」是夢幻的空想。
四、五年級生本來深信:「要做牛,不怕沒田可犁。」只要努力奮勉,總有出頭天,孰料政府貪污腐化、弊案連連,台灣卻經濟衰退、貧富差距拉大,民生物質飛漲,只有薪水原地踏步,執政者頻說要「拚經濟」,卻是「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而且社會價值觀混淆,失去淳樸與敦厚,面對茫然的未來,難怪父親的「快樂指數」會DOWN到谷底。
天氣雖然炎熱,但中年失業、單親家庭、工作傷害、貧病無依的窮爸爸,想讓家人過好日子、願子女飛黃騰達,豈奈無能為力,感受卻如寒冬。
商家促銷著刮鬍刀、按摩椅、蛋糕、鮮花等,熱鬧活動彷彿普天同慶,但榮景背後,卻見伯大尼的憨兒尋親、東港鎮小兄弟命喪火窟、無力籌措兒子助聽器、無怨無悔照顧殘障兒,及走投無路偕子自殺的傷感新聞映入眼簾,當各界慶祝八八節,表揚模範父親歡樂之餘,卻有股深深的悲痛湧現,好無奈,好淒涼,好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