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rise , sunset〉是老電影《屋頂上提琴手》主題曲,大學同學打來電話,先唱了一小
段:
Is this the little girl I carried Is this the little boy at play I don't remember growing older , When did they?……
Sunrise, sunset. sunrise, sunset.
Swiftly flow the days. Seedlings turn overnight to sunflowers, Blossoming even as we gaze……
中文大意:這是我帶大的小女孩嗎?這是那個愛玩耍的小男孩嗎? 我不記得他們曾幾何時長大了……
日升,日落;日升,日落。
時光飛逝,幼苗在一夜間長成向日葵,在我們注視下綻放……
同學一開唱腔,我就明白,他今年辦同學會的點子已想出來,就是要重新把昔日的《屋頂上提琴手》音樂劇搬回校慶來。
那已是四十多年前的往事,一票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新鮮人上英文課,留著鬍子的英文老師發現我們班上超愛唱歌,能唱的同學也還真不少,有兩個合唱團的女高音、三位男低音,還有一個能執指揮棒,這樣的組合演一齣英文歌舞劇綽綽有餘。那五音不全的我們又扮演什麼角色才好?我被分配到「提詞」,就是躲在厚重悶熱的黑色布幕後幫高歌的同學提醒台詞,擔任「真人讀稿機」,這個任務教我不得不請鄰居阿文幫我惡補英文,否則字不正、腔不圓,擾了正常演出。
對猶太人民族悲劇的認識,自《屋頂上提琴手》後,深映在心,穿著黑色西服上教堂的男子總蓄著鬍子,蓬裙為小女孩增添一點活潑;而戴著樸素髮飾的小婦人則多半肅穆安靜,面對戰爭的無情,他們多半選擇無語。這部戲的結束是,一家人攜老扶幼逃往未知的明天,男主角提的黑色小皮箱還是我跟爸爸借的,有點笨重。
後來,《美麗人生》再次為無國可依、無家可歸的猶太人投下同情之淚。劇中男主角化勇氣為幽默感,贏得千金芳心後,美好的未來卻毀於德國人對猶太人的無理性殘害。那義大利男演員演得真好,我記得當年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同學在電話問我,找得到失聯的那個女高音嗎?「妳們住一同寢室,天天一起上課……」嗯!這段往事怎會忘?多願在畢業多年後,能在舞台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