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態】──談低態 彎腰只為豐年卜

吳東權 |2011.05.16
1306觀看次
字級

家鄉有一首打油詩:「手把秧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彎腰只為豐年卜,退步原來是向前。」農人們深諳箇中哲理,所以都懂得低頭鋤草,彎腰收割的意義,養成謙遜忍讓,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

所謂低態,就是壓低姿態,保持謙卑,尊重自然,順乎法則,不逞強好勝,不趾高氣揚,農人低頭插秧,彎腰鋤草,等到稻熟麥黃,還要彎腰收割,流汗耕耘,那就是低態的具體表現,而且是最神聖、最莊嚴的姿態。

不過,在都市生活中,一般人難得看到農人的耕作情景,不知道低頭彎腰的真正意義,在芸芸眾生之中,只知踩在別人肩上往上爬,稍有成就,就趾高氣揚、妄自尊大、飛揚跋扈、目無餘子,處處以高姿態出現,時時以領導者待人,最好所有的人都得向他低頭彎腰,恭維阿諛,哪裡知道低態的內涵和奧妙?

當然,誰不想高高在上,抬頭挺胸,受人擁簇、愛護、尊敬、讚譽?可是那必須要自己具備條件:學問好、心善良、品格高、能力強、操守廉、胸襟寬,熱心公益、見義勇為,像這種人不用自我宣揚,自然如錐在囊,出人頭地,受人擁戴。農諺云:「蘿蔔是往下扎根長大的,不是往上拉拔長大的。」正常的人,和蘿蔔的成長方式,顯然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常言道:「過鋼易折,太長易斷。」竹子長得又直又高,但是它懂得彎腰的柔軟低態,扎根在岩縫石下,才不怕東西南北風;獅虎在獵捕食物之前,也懂得放低身段,伏身草莽,匍伏前進,才不致讓獵物驚覺。可是有些人還不如竹子和獅虎,不了解低態的功能,一直堅持高態高調,結果是怎麼失敗的自己都不知道。

青年韓信受到惡少的欺凌,要他從胯下爬過,否則就得挨揍,倘使他當時不忍下來採取低態,肯定要挨一頓毒打,說不定斷手斷腳或是腦震盪,豈不一生完蛋,怎成漢初三傑之一?

有些人為了愛面子、守尊嚴、講原則、死頑固,說一不二,保持高態,絕不遷就,毫不妥協,結果如何,真難想像。

所以說,人生的過程中,不會永遠坎坷,也不會終身幸運,姿態必須因時因地制宜,彈性運用,不能一直高態待人,當然也不宜始終低態處世,「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有人詢問西哲蘇格拉底:「天有多高?」

答曰:「三尺高。」

問者訝異:「一個人都有五尺以上高,豈不頂上天了?」

蘇答:「凡人高過三尺時,如果要立身天地之間,就得低頭。」

這是很有哲理的對話。

不錯,每個人都不能自視太高,更不該把別人看得太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登山者必定會有「一山比一山高」的體會,如果不會放低姿態,非但容易經常踫壁,而且還會撞得鼻青臉腫,一事難成。

史載:臨←富豪卓王孫之女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跑到成都去同居,卓王孫盛怒之下,分文不予資助,文君與相如無法生活,商量之後,決定採取低態,仍回臨←,將車馬行李變賣,租了一間小店面賣酒,文君親自拋頭露面當罏,相如當店小二招呼客人。老丈人知道之後,氣急敗壞,只得派一百僮僕、給一萬錢,兩小口立刻成了富人。

設使兩人不肯放低身段,一直保持高態,死硬到底,那吃虧的又將是誰?

據說發掘秦俑時,在幾千個人馬俑中,凡是蹲著的最完整,沒有一個損壞,箇中原因,值得三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