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就在全球暖化造成北極冰層融化,使得這處蘊藏豐富礦產和原油的偏遠地區通道因而開通之際,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的最高外交官員,十二日在格陵蘭首府努克(Nuuk)開會,制定開放北極漁業、觀光、原油和礦藏探勘的規則,各國同意加強合作,包括防止漏油事故。
在此同時,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引述外洩的外交電報指出,各國爭取北極資源引發軍事緊張。綠色和平表示,爆料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最新揭露的密電,「顯示爭奪北極資源的情況,正在這個地區引發軍事緊張,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消息人士擔心,北約和俄羅斯之間可能爆發武裝衝突」。
據綠色和平指出,維基解密取得的電報顯示「俄羅斯正策畫對北極龐大區域宣稱擁有主權」,在此同時,美國希望對格陵蘭採取堅定立場,北約內部的緊張關係因此日益升高。
美國的一份外交照會寫道:「我們加強對格陵蘭伸出觸角,將鼓勵他們避免在美歐之間做出錯誤選擇。」另一封自加拿大發出的電文表示,外交人員引述加國總理哈珀的話指出,北約勢力進入北極,將「給予北約的非北極圈會員國,對於『不屬於他們的』地區擁有過多的影響力」。
綠色和平指出,這些電文披露的內容「揭發令人深為擔心的事」。環保鬥士艾立夫表示:「環北極國家的領袖並未將北極冰冠融化視為針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的鞭策,反而投資軍事硬體,搶奪北極的石油。」他接著說:「為了開採當初造成冰層融化元凶的石化燃料,他們正準備作戰,這樣做彷彿是在火上加油。」
由北極周遭八國,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以及北極原住民代表組成的北極會議簽署協議,若發生海難或墜機,他們將分攤搜救責任,範圍遠及北極。
這是北極會議自一九九六年成立以來,首次簽署具法律約束力的條約。官員表示,這可為將來針對更具爭議的議題,包括能源探勘在內,樹立協議模式。全球還未發現的原油和天然氣貯量中,北極區蘊含量估計高達百分之二十五。